《福布斯》(Forbes)中文版近日公布其首次推出的「2004年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行榜」,在該榜位列前十名的城市分別是杭州、寧波、大連、上海、溫州、北京、蘇州、無錫、紹興和深圳。令人感意外的是,在珠三角經濟區域扮演重要角色的廣州居然未能躋身前十名內,僅位列14。
事實上,杭州被投資者予以高度評價,這不是第一次。台灣的民間工商團體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剛於上月底發布的《2004年中國大陸地區投資環境與風險調查》中,杭州的蕭山位居「極力推薦台商前往投資的城市(區)」榜首,而上海的閔行則跟隨其後。
此外,世界銀行去年底發表一份名為"ImprovingCityCompetitivenessthroughtheInvestmentClimate:Ranking23ChineseCities"(透過改善投資環境增強城市競爭力:23個中國城市的排名)的研究報告,透過構建一系列用來評估一個城市的投資環境的指標,報告的作者將23個國內的城市按評核結果的高低排序,同樣地杭州亦位居榜首。
究竟杭州的優勝之處在哪裏呢?
中國正處於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渡到市場經濟的轉型過程中,這其中的關鍵在於政府(包括地方政府)角色的功能轉換。在經濟事務方面,政府能否從統攬一切經濟活動過渡到只負責提供促進市場發展的服務,將會是整個改革過程中最大的考驗,杭州在這方面的改革便取得一定的成功,例如據上述世銀的報告,無論是在市政府的廉潔程度又或是企業在市內落戶所需承擔的稅費成本方面,該市都獲最高度評價。基於此,杭州自然而然成為投資者的寵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