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證監會去年推出對沖基金指引,將有意申請認可出台的對沖基金分作3大類別,包括具保本功能、單一策略,以及對沖基金的基金。不過按照已推出市面的產品統計,以對沖基金中的基金(或稱傘子對沖基金)數目較少,僅得滙豐環球策略對沖基金為主。
基本上,傘子對沖基金的交易風險不大。根據本地證監會的指引要求,這類基金最少須投資於5隻對沖基金,而任何一隻基金的投資額不可超過基金資產值的3成。一般投資者持有單一策略的對沖基金,未必可以達到分散投資的效果,始終每種投資策略都具有盲點,同時其處於不同經濟周期發展下的表現亦各異,加上本地對沖基金發展仍處於起步階段,基層投資者對這類產品認識的程度尚未透徹。由於要建立合適的對沖基金組合,利用不同策略互補發揮增值的作用並不容易,所以筆者相信現時市場對「傘子對沖基金」的需求仍然殷切。
一般散戶難以像投資傳統基金般,從公開途徑取得個別對沖基金的資訊,反而透過專門投資對沖基金的傘子基金,便可憑藉機構投資者的身份,取得更多對沖基金的投資詳情及其風險因素作為分析及稽核審查,加上在資產調配方面較具彈性,所以此類產品較適合新手投資者。
傘子對沖基金實際可分為單一經理多種策略(Single-managerMulti-strategy)及不同經理多種策略(Multi-managerMulti-strategy)兩個類別。前者乃指由一位基金經理甄選不同的策略,投資於相關的金融工具;後者的基金經理則透過多位基金經理,把資金放在不同的投資策略。
至於兩種採取不同投資方式的傘子對沖基金,各具投資優勢及不足之處。單一經理多種策略的對沖基金經理,實體參與投資過程可以較為深入,因可直接靈活運用各種投資策略、調低投資組合的波幅,或在預設風險下爭取最佳回報。由於投資者毋須向不同基金經理支付費用,故此這種投資方式,無疑可以較低價格參與多元化的策略投資。
然而讀者可能會質疑,單一經理要顧及的投資範圍廣泛,要在不同的領域中揀選有效的基金,會否分身乏術呢?這方面得視乎該基金公司投入的資源,能否既符合規模經濟效益,但又能達到理想的投資效果而定。
至於不同經理多種策略的對沖基金,由於不會直接參與金融工具的交易,反而會按照該基金設定的投資風險及目標,及個別單一策略基金的往績表現,去制訂不同的投資組合,故這類型對沖基金會更為着重對產品進行稽核審查、監察基金風險的功能,以及注視各種策略走勢變化。所以這類項目中基金經理的角色儼如基金投資者的代理人,藉着不同類別的對沖基金經理,分散投資風險及優化投資組合回報。
黃敏碩 亨達投資研究聯席董事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