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不用心 - 李純恩

還是不用心 - 李純恩

由於香港乒乓球隊靠外援在奧運會上得手,使特區政府立下了從大陸引進體育精英的決心,並明言把以後在國際賽事奪金牌的希望,寄託在這一招上。
招賢納才,本來是一件好事,但一個地方的體育成績,不能光靠外援,專揀人家培養出來的人才,即使是人家的「棄將」到了你手裏起死回生,說到底,那基礎也不是靠你打下的。
要展示體育成績,只有靠培養本地運動員,那樣取得的成績,才真正反映了一個地方的體育實力。
香港體壇積弱,病源當然在政府。香港的孩子在學校上體育課也好,開運動會也好,那種不受重視,那種敷衍了事,那種「業餘」之感,只要你有孩子,問問他在學校怎麼上的體育課,看看在運動會上他和同學們的表現,自然不難明白,為甚麼香港要出一個像樣的運動員,會這麼艱難。

在香港,體育能力較好的孩子,不是碰上了一間好學校,就是被家長送去這個會那個會跟教練私下操練,基本上都不關政府的事。香港的教育制度,在美學和體育這兩個方面,太敷衍了事,對師資沒有明確嚴格的要求,馬馬虎虎,一晃就幾十年過去。
在大陸,每個城市都有各種規模的少年體校,供有潛質的孩子在課餘接受專業訓練。每個區裏,還有少年運動隊經常參加市裏的各級比賽,然後從中挑選精英。金牌選手,無一不是由這條路走出來的。
香港缺乏的,就是這種有系統的體育機制,以香港社會的富裕,不是做不到,而是政府不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