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下令,中央電視台從此不准再播映所謂「掛角廣告」了。
甚麼叫「掛角廣告」?指的是廣見於貼在街頭牆壁和巷底燈柱上、許多專醫奇難雜症的黃綠醫生的告示,像醫治楊梅大瘡、癬斑、白蝕、痔瘡等等。政府認為,這些廣告的病症字眼很叫人惡心,在中央台上出現,有辱國家尊嚴。
在「胡溫新症」底下,人民政府關注到中國民間流行的許多奇難雜症,字眼名詞都很有厭惡性,令病人受到廣泛的歧視,因此準備改名禁用,例如:紅斑狼瘡、麻瘋、兔唇,病人令人聯想到豺狼、兔子、瘋子,引起不必要的嘲笑,令人身心受傷。
中國民間奇難雜症的名字,有沒有發覺,偏偏多與畜牲搭上點關係,除了紅斑「狼」瘡和「兔」唇,還有「牛」皮癬、「羊」癎瘋、「豬」型流感、臭「狐」、瘋「狗」症、「雞」胸。這是農業社會的觀察心得。千百年來,農村的王大媽得了個怪症,像身上長了一個大瘤,而且瘤子看上去還像個猴子的腦瓜,有眉有目的,惹得村民奔走相告,孩子擁到門前,探着腦袋爭相翹望,只見王大媽直挺挺地躺在炕上,肚子鼓起,哼哼地叫着,人已經神智不清了,那山般高的大肚子果然是一個紅紅的怪瘤,還流着些青不青白不白的膿漿。
奇難雜症的名字,充滿了聯想的奇趣。農家養豬領狗,悠長的歲月,兔唇、牛皮癬、紅斑狼瘡,反面地紀錄着中國人田園生活的感性關係。
叫着叫着,也漸漸不那麼惡心了。直到九十年代,香港銅鑼灣鬧市的怡和街,有一個叫何方亮的中醫,在大廈三層高的牆壁上展示着十幾幅痔瘺脫肛的黑白沙龍大特寫,還有紅腫的眼睛和潰爛的半邊臉孔。此一極富寫實主義內涵的街頭攝影展,舉辦了三十年,無論剛在附近的鳳城酒家飲完了茶,還是趕到轉角的豪華戲院趕看柯德莉夏萍的《珠光寶氣》,都先跟一堆爛屁股打一個照面,成為一道特殊的飯後甜品或一段「畫頭」。
在電視上看見噴香港腳的腳癬靈廣告,一個戴黑框眼鏡的中年中國籍男人伸腳一面噴,一面笑嘻嘻地感嘆:「舒服晒!」五隻腳趾一面快樂地蠕動着。時代的「進步」,可不就是靠那雙偶而有頑癬的腳一路走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