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黃婆婆患有皮膚敏感,頭皮和背部常感十分痕癢,她在瑪麗醫院覆診,拿着兩大盒類似藥膏的藥物,但不知怎樣使用,結果被安排到藥劑部門約見藥劑師,由藥劑師向她講解用藥方法,同時更安排一個「社區藥劑師」,讓她在住所附近找到私人藥劑師,詢問食藥問題。藥劑業期望此計劃能令該藥劑師與病人建立街坊關係,「成為病人嘅家庭藥劑師。」 記者:梁洵瑜
醫管局於今年七月起在十一間醫院,推行的「公私營藥物輔導計劃」,安排一名私家藥劑師,跟進在公立醫院專科門診病人,了解病人服藥的反應及進度,並可隨時解答病人有關服藥的問題,若發現用藥或服藥後反應等出現問題,社區藥劑師可及早向醫院反映,跟進病人,以免病人等待下次覆診才告知醫生。
醫管局港島西聯網藥劑服務主任崔俊明強調,這項服務希望做到「市民平日買完餸,走入藥房問吓點樣食藥一樣」,建立藥劑師與街坊關係,病人較容易表達用藥反應,減少病人「因為怕俾醫生鬧」,而不敢向醫生反映用藥問題,社區藥劑師就等於家庭藥劑師,能仔細地了解病人需要。
崔俊明強調,該計劃與病人自購藥物沒有任何關係,也非為自購藥物計劃鋪路。現時有十一間醫院及約一百間私家藥房或連鎖個人護理專門店的藥劑師參與;慢性病如心臟病、糖尿病及哮喘,甚至皮膚科等專科門診病人可自願參加,一名藥劑師最多只獲分配照顧十二名公立醫院專科病人,病人毋須支付任何費用。
崔俊明解釋,專科門診的病人每次覆診成本不菲,若不重視服藥問題,會浪費藥物資源外,更有機會令病情惡化。以往調查顯示三成專科門診病人基於不同原因自行停藥,若高血壓病人不依從指示服藥,可增加中風機會,所以治療成功與否,與用藥跟進有莫大關係。
本港約有四百多間藥房,現只有約一百名藥劑師參與計劃,日後若每間藥房也有藥劑師參與,即至少可服務四千多名病人。
參加的藥劑師必須依從一些守則,包括不可因為病人用藥問題而推銷藥物,也不可私下更改醫生處方藥物,有問題只可向院方醫生反映,由院方跟進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