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電器入鄉隨俗 全靠技術經理

家庭電器入鄉隨俗 全靠技術經理

每個家庭不論大小,總有一定數量的家庭電器,這些電器隨着日子過去,或多或少都需要檢查及維修。如果你覺得自己對電子零件有濃厚興趣、又有專門知識,不妨考慮投身電器公司的產品技術經理;若學歷不足,大可從技術員做起,同樣有機會升至經理。

劉佑彬去年加入惠而普任產品技術經理,入職前曾先後從事醫療產品開發、商業大廈的系統(冷氣、保安)安裝、電子技術支援、客戶服務及銷售等工作。他申請現職時,面試歷4個月,幾乎見齊公司所有部門主管,正因為他涉獵的範疇夠多及廣泛,最終成功在百位應徵者中突圍而出,獲得聘用。

產地不同規格有異
產品技術經理的工作,並不單負責產品維修及技術研究。劉佑彬說,基於各款電器由不同地區廠商生產,在引入本港前,首先要將之「本地化」,務求產品的水壓、電壓及體積合乎本地買家需求,以及有關部門的規定。這些工作也是由產品技術經理負責。
產品技術經理還要將香港買家的需求與偏好,向總公司反映,並提出建議方案。他舉例:「香港人煮食講求鑊氣,引入歐洲生產的抽油煙機,便要加強產品的抽風力;本港家居面積較小,由美國引入的洗衣機,體積要修改遷就環境。」
此外,劉佑彬要定時分析產品的維修報告,看看哪類產品的維修率較高,找出問題的癥結,再與廠商、維修及銷售人員一同商討,定出改良方案。他指出,有時未必是產品本身的問題,而是用家的使用方法不當,所以同時要培訓前線的銷售員,由他們將正確的使用方法傳送予用家。
電器引入本地前後,要逐步作出各種測試,為產品取得符合本地要求的「能源標籤」。他說:「沒有能源標籤的家電,也可在港出售,但有的話則有助推廣環保意識,也是我的工作一部份。」

漏微波誤會最難忘
劉佑彬的工作層面廣泛,要面對全球23個地區的廠商、數以千計的前線銷售員、維修員及客戶服務同事,不過他並無因此感到困難,反而是面對用家,需要較多時間適應。「用家對家電的認知度,差異極大,面對不同客戶,要有不同的方法,這是上任前預計不到的。」
上任年餘,最難忘的是曾經有個樓盤,全數選用了惠而普的微波爐,其中一個小業主驗收物業時,誤以為微波爐洩漏微波,遂向發展商投訴,劉佑彬了解過情況後,知道小業主用錯方法,所以即時在發展商及客戶面前反覆測試,終於平息疑團。

經常技癢落手修理
所謂「三歲定八十」,劉佑彬三、四歲時已不斷裝拆家電及收音機,父親每買一部,他便拆一部。現在身為經理,但他仍不時親手維修產品,以便更清楚零件及內部結構。他笑言:「每次探訪親朋,第一時間會走入廚房。」除了看看他們用甚麼品牌的產品,還會觀察廚房的間隔,希望不斷改善自家的產品,迎合用家需要。
記者:丹琍

劉佑彬面試歷時4個月,幾乎見齊公司全部管理層,才獲得取錄。

各款家電在陳列室內擺放得井井有條,方便客人選購。

要為旗下家電取得這張能源標籤,需時9至12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