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學生的暑期功課中,有一張書單,光看上面列出的作者名字,不要說今天的學生,就是我們這輩人看了也打哈欠。
排頭位的,還是魯迅,可見選書的中文先生之不長進。今天香港學生中文已經很差,還要他們看魯迅那種不通順的初級白話文,第一很吃力,再者,要是以為典範,照模照樣去學去寫,那就真的誤人子弟了。
要提高香港學生的中文水平,與其讓他們看已沒有時代感作家作品,不如直接讓他們看古文。比如范仲淹的《岳陽樓記》,白居易的《荔枝圖序》。
多看這類古代短文,便會領略如何精緻地運用中國文字,如何在短短的篇幅中,將事物風景描寫得活靈活現,令人觀之如親歷其境。
這正是今天香港學生最弱的一環,讓他們寫一篇文章,既缺形容,又少聯想,表達能力極差。以致還連累語言上的表達,一件事情,「囉」了半天也說不清。
乾脆,讓他們看《水滸傳》,比如魯智深三拳打死賣肉的惡霸鄭屠那一段:「撲地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鮮血迸流,鼻子歪在半邊,卻便似開了個油醬舖:鹹的、酸的、辣的,一發都滾了出來……提起拳頭,就眼眶際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縫裂,烏珠迸出,也似開了個彩帛舖:紅的、黑的、絳的,都綻將出來……又只一拳,太陽上正着,卻似做了一個全堂水陸道場:磬兒、鈸兒、鐃兒,一齊響。」
如此「突發新聞」的描寫功夫,學得三成,以後做記者寫蠱惑仔開片新聞特寫,保證讀者一見難忘,三篇之內,一定起「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