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CEPA不但可讓港商藉此機制打入內地市場,另一方面亦有助內地企業藉CEPA打出國際市場。
廣州市經濟委員會主任平欣光指現時內地企業欲將產品拓展至國際市場有一定困難,例如電器、輕工、紡織品等,均面對歐美國家反傾銷、配額等貿易和技術壁壘,但透過CEPA,內地企業只要在香港設廠生產,便可取得「香港製造」的產地來源證,以港貨的名義打入國際市場。
一名廣州企業負責人亦認同,現時其貨品主要出口非洲和南美洲國家,到歐美市場很困難;他有意研究在港設廠生產,但關注能否引入內地高級職員來港工作,因香港的工資過高。
另外,CEPA亦為本港打工仔開拓北上創業機會。在港從事三行工作的陳先生,希望藉CEPA回家鄉佛山從事建築材料零售的個體戶業務,因為在香港「年紀大做呢行難搵食」,到內地只需3、4萬元便可以做小生意。
不過,佛山市工商所要求他在港找律師確認其香港永久居民身份,才發給個體戶證明。他曾到中環律師行查詢有關確認費,高達5000至6000元。「真係未開業已去咗一大截」。
第一信貸波士頓亞洲首席經濟師陶冬認為這是政府為商界搭起的舞台,還得要商界利用才可發揮作用,他相信要待2、3年後才可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