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粉花手工藝品近年漸成為潮流玩意,但肯花錢購買或學做的人似乎不多。經營麵粉花手工藝店的王東石夫婦以「仿造食物」打響名堂,雖為二人賺得滿足感,卻由於這屬冷門生意,利潤始終有限。
王東石夫婦5年前開設「綠悠悠」麵粉花手工藝店,在店前售賣二人製作的手工藝品,店後則闢作工作坊,由王太教授學員手工藝技巧,實行前舖後教室。經過「綠悠悠」的人都不期然駐足一會,欣賞櫥窗內精緻的麵粉花製品,當中以各式迷你食檔最為吸引,燒臘檔、打冷檔、煲仔飯檔、鮮魚檔等,造型維肖維妙,討人歡喜。
綠悠悠開業初期缺乏獨特風格,所賣和所教的跟一般麵粉花手工藝店差不多,都是普通的東西,如麵包、蛋糕等,後來有學員提出想做一隻雞,王太即開始練習,最後成功地塑造出一隻維妙維肖的燒雞,之後鴨、鵝、魚、蝦、蟹一隻一隻地誕生。
原來,王太的父親賣雞鴨,自幼流連於街市及食檔中,所以她做起傳統食品來特別細緻、逼真;結果,她成了「食品」製造專家,而「綠悠悠」則恍如傳統食品的製造工場和烹飪學堂,在行中打出名堂。
綠悠悠原在元朗開業,後搬舖到藍田,半年前再遷到天后的蘋果商場。王太說,三處地方各有客源,只是無論店舖開在哪裏,生意都不會好好,因為顧客圈子細,來去不過數十人。
留住熟客是該店存亡的關鍵,王太留客之道是真心待人、用心教導、絕不濫收學費。「我會掉轉身份為客人設想,不像某些店的收費,看似好平,卻收取高昂的材料費,結果把客人嚇走。」
「我只收學費(4堂收350元),材料工具都是免費供應的,說到底這都是自己的興趣,不想把志趣相投的人嚇得無回頭。」王太說,她的客人大都成了她的好朋友。
此外,夫婦倆人又努力創造新作品,既可予顧客新鮮感,同時能防止作品給行家抄襲。
綠悠悠八成收入來自授課,也許是一般顧客覺得他們的產品太貴吧(平均每套賣2000元)!因此看多買少。
不過,王太並不認為自己的麵粉花公仔貴,「其實如果你來過學做,或者試過自己做,就知當中好多功夫,就不會覺得貴,因為一套複雜的要做成個月。」
王氏夫婦坦言這類生意冷門,賺錢不多,每月利潤約萬元,僅夠兩人和一個孩子過簡樸的生活,但兩人都說自己要求不高,只要顧客欣賞,所賺的又能供給一家三口所需,已感滿足。
記者:陳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