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一班教授吃午飯,人人都雞咁腳,急急鬆人,佢哋話大學已經開學,唔可以出嚟太耐喎,左丁山以為大學教授唔係返朝九晚五,唔使趕返工,點知表錯情。教授話大學資源短缺,校長要人人增值,唔走多一步唔得,即係人人都學咗賽馬會口號Standingstillisnotanoption,唔做嘢就唔好企定定。
搭地鐵之時,問T教授今年嘅學生質素如何,佢話:「好嘅仍然好好,差嘅仍然好差。我讀大學之時,一百個中五學生,只有兩個入到大學,𠵱家有十八至二十個,所以平均質素差好多,不足為奇。我哋教書好辛苦㗎,一來學生未必掂,二來工作量大增。UGC話唔津貼商學院碩士生,又限定本科生學額,如果照到足,校長話我哋十個人之中,要炒三個。如果唔想炒,就要收到啲self-financed嘅超額學生,譬如得到UGC補助嘅學額有四十個,每個收學費四萬二千零,再收多三十人,自負盈虧,每個收學費六萬;但收咗之後,同係一科經濟學導論,兩組學生唔可以一齊上堂,要分開上,於是講師本來可以開一班,全班七十人,現在要開兩班,佢嘅工作量增加一倍,如此類推。成個學系,我哋教書工作量平均增加百分之五十,薪水繼續減,好彩冇炒魷啫。」
T教授當然唔怕炒魷,不過大學教授以前係清高人士,現在需睇市場導向,兼且商學院要賺多啲錢嚟津貼文科、理科學系,簡直係捱義氣。不過既然搞市場導向,發展落去,都係要分科收取不同學費先至合理。醫科生收貴啲,哲學系學生收得最平,藝術系學生動用好多顏料,又收多啲,商學院最受歡迎學科如會計系、計量財務學系(中大○四年該科畢業生得最高年薪三十九萬)不妨收貴啲。差異價格合乎理論,至於能否推行,難難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