駛入魔鬼城岩石會發聲

駛入魔鬼城岩石會發聲

中國
當年的「西部大開發」計劃,令不少人對新疆這片荒蕪之地虎視眈眈。曾經以為,新疆這片疆土一無所有,但原來它的石油產量居於全國之冠。像石油之城克拉瑪依,新潮的平房叫不少新疆人自豪,也令我這個異鄉人大開眼界。沒想到駛往繁榮鬧市附近的魔鬼城,奇妙的大自然景觀同樣叫人又驚又喜。

記者、攝影:李莉

克拉瑪依風味

■最香最吸引的羊肉串也只是1元1串。

■嘩!連羊頭都有,好得人驚呀!



一片油田享富裕
在維吾爾族語中解作「黑海」的克拉瑪依,因為石油而誕生出來。我們開車經過的土地上,是一座座如風車似的鑽油機,導遊說當地人喜歡稱這些鑽油機做「叩頭機」:「你們不覺得它們很像在向別人叩頭嗎?克拉瑪依在1958年建成,它是我們新疆人的驕傲,因為單是石油產量至今累積達百億多噸,是中國第四大油田。」
「克拉瑪依的人們生活富足,城市周邊也不只得油田,附近的大自然奇觀不知令多少攝影家如癡如醉……」導遊口中的每一句,都是對克拉瑪依滿瀉的稱讚。她清楚知道對於香港人來說,無論如何多姿多采的城市生活,相比香港仍有一段距離,於是,為了讓我們對克拉瑪依留下極佳印象,她帶着我們向著名的烏爾禾魔鬼城前進。

■賣提子的哥哥很搞笑,逗得我用4元買了1斤超抵新疆提子。

■克拉瑪依附近有條額爾齊斯河,河蝦產量豐富。

■維吾爾族的人不只美麗,還十分友善。

如人像獸魔鬼城
烏爾禾魔鬼城跟之前到訪過的五彩城有點相像,但顏色的變化卻不及五彩城豐富多采。甚至,石頭深淺啡灰所構成的色彩對比,更有種詭祕的感覺。由於魔鬼城對正峽谷的風口,一年四季總是狂風吹不斷,風兒在岩石間穿梭發出的聲響,震耳欲聾充滿恐怖感。而且這裏的風沙很大,黃沙一捲,天空也給遮蓋了,那種不見天日的感覺猶如世界末日,因此得來「魔鬼城」之名。
幸然我到訪當天,沒碰上這種令人毛骨悚然的情景,相反這天風和日麗。望着這片原本是一個巨大湖泊,因地殼變動而形成的神奇風光,真是忍不住想多看幾眼。於是,我明知危險,仍赤腳攀上其中一個岩石的石頂,從高處眺望這片雄壯的風光。雖然魔鬼城不及五彩城顏色豐富,但這裏每座岩石的造型都非常獨特和吸引,有些如古堡,有些如人像獸,看起來賞心悅目。單是這點,魔鬼城已給我留下美好的回憶。

交通:克拉瑪依乘巴士至魔鬼城全程約110公里,車票價約65元人民幣



長廊記載城市故事
折返克拉瑪依市已近黃昏,仍在建設中的克市早已熱鬧之極。廣場上的露天夜市,一檔檔擺賣着不同風味的小吃,那種飄揚在空氣中的味道,甜的辣的總彷彿在挑引着我的味蕾。但在導遊的警告下,為免犯肚痛之險,我還是拒絕了引誘。
蹓躂在街上,殘夏的晚風很是清涼,雖然有不少公路還在修葺中,但相對烏魯木齊,克拉瑪依的綠化工作實在做得不錯。導遊帶我們遊覽她最喜歡的千米文化長廊:「不要以為克拉瑪依只有石油,這裏居住的人都熱愛文化,在這條長廊上你可以感受到石油城的文化氣息。」長廊竟有種置身博物館的感覺,沿路的雕刻作品,每一座都有特別的意義,而壁畫更記載了克拉瑪依誕生的故事。遊千米文化長廊最好是清晨時分,因為那時街上全是做運動散步的市民,最能體會這個城市如躍似飛的跳動脈搏。

■魔鬼城附近有蒙古包供遊人休息。

■油田上密布的鑽油機,被當地人稱作「叩頭機」。

■魔鬼城裏也有做生意的人,策騎一圈10元人民幣。



忽然來到小瑞士
離開克拉瑪依一直往北走,風光不斷在變,無邊無際的沙漠油田換成碧藍的河流山谷田野,眼睛往窗外看,每一分鐘都叫我驚喜。來到了蒙古語中解作「金山」的阿勒泰,這裏處處有黃金,是新疆最大的黃金產地。
遊人來阿勒泰,大多視這裏為往喀納斯湖的中途站,其實這裏的風光一點也不遜色。阿勒泰以北有個名為小東溝的自然公園,當地人視它為「小喀納斯湖」,我卻愛它如小瑞士,只因這裏被高山包圍,山路上是片片花海,流水穿過樺樹林,淙淙的水聲叫我心曠神怡。路上偶爾碰上牛呀羊呀馬呀,那種感覺真的不像身處中國。要不是走進新疆,我還不知道中國原來真的可以這麼美……

交通:由克拉瑪依往阿勒泰約398公里,車票價約41元人民幣,亦可於烏魯木齊乘內陸機前往阿勒泰。

■千米文化長廊的園林布局可謂中西合璧。

■這是一號油田紀念碑,紀念每個被發現的油田。



出門提一提
簽證: 港澳人士須持有效回鄉證?回鄉卡入境。查詢:28511700(中國旅行社)
旅行團: 鐵行勝景遊14天北新疆、河西走廊、絲綢之路旅行團,直航往返烏魯木齊及西安,10月2日出發團費每位$12,998起。查詢:28080833(鐵行勝景遊)
貨幣: 1港元約兌1.06元人民幣
鳴謝:鐵行勝景遊

■小東溝的風光讓人有置身新西蘭和瑞士的感覺。

■有「小喀納斯湖」之稱的小東溝,種滿了白樺樹。

■在吃草的牛牛對陌生人很羞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