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常犯的理財錯誤,除了胡亂使用信用卡之外,還有就是把得來的學生貸款使用在不適當的地方之上。
香港的大學生,如果家境不好,便可以申請政府的津貼。但一般學生也能申請到低息貸款,而這些低息貸款是可以用來支付學費及生活費用的。在畢業之後,找到工作而有穩定收入的話,便要每季還款,分期向政府攤還所借取的款項。由於累積了大學3年或以上貸款,要清還的話,可能要數年至十年以上,而累積貸款額亦很容易在六位數字之上!
在學期間申請的低息貸款,不應該愈多愈好。雖然貸款利息較低,但始終要攤還,所以所抱着的態度是應借則借,不應借的話便不要借。
學生低息貸款是應該用於學習方面的,而不應用來支持個人的生活模式(Lifestyle)。如果把學生貸款用來繳交學費、住宿費、買參考書和買文具等,便是精明的用途;如果把貸款用來外出用膳、買衣服、買音樂CD、去旅行或去支持你的社交生活,便是不正確途徑。大家要明白,借得愈多,將來每期還款額亦會愈大,未來可用的收入便會減少。
有些學生會把貸款拿來炒股票;有些則會把貸款在暑假期間拿來到歐洲旅行,這些都不是正確使用學生低息貸款的方法。
學生讀書時期,根本沒有太多把握能在股票市場賺錢,加上資金是借回來的,在畢業後很快要還,所以對學生有很大壓力。
所謂「財不入急門」,這些不是閒置的資金,會令學生在投資之時面對很大壓力,結果是輸多贏少。至於把貸款拿來到歐洲旅行,也是不必要的。如果能在畢業後利用自己所賺到的金錢去支付旅行費,便更有意義。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