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縱橫:市價賣地 政府有責

投資縱橫:市價賣地 政府有責

近日多間地產發展商的老闆,公開批評政府在商討補地價時叫價過高,有說這會影響樓市的長遠健康發展,亦有說這會影響業內人士的就業機會,而孫明揚的回應是,作為買賣雙方,地產發展商與政府的估價有差異,殊屬正常,而政府會以社會整體利益作考慮。兩方的說法不同,究竟誰對誰錯呢?
其實無所謂對錯,只有「利之所在」的問題。發展商要求政府「平價」賣地,在商言商,並無不妥,但這並不代表其所持的理據成立,政府必須讓步。至於政府的利益立場,其實亦是市民的整體利益立場,故孫明揚說得好,政府應考慮整體社會利益。
幾年前,政府的八萬五政策推倒樓市,製造了大量負資產及破產個案,就連地產發展商也受拖累,發展商連番要求政府出手,減少土地供應,政府亦做了一些工作,但結果是樓價愈跌愈低。問題的根源是政府不適當地干預市場的自由運作,於是乎各方要求政府改弦更張,讓市場自由發展,在一點兒運氣的幫助下,香港的樓市在過去1年大有起色,負資產的個案亦不斷減少,對整個社會帶來很大的好處,政府終於明白到讓市場自由運作之重要。
繼續以市價批出地皮及處理補地價問題,就是延續自由市場的負責任態度,何罪之有?發展商為爭取自己的商業利益與政府討價還價是有其道理,但若想透過聯手向政府施壓以低於市價買地,則絕對不會為廣大市民接受。
(本欄逢周一刊出)
冠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