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學堂:高地價可減社會成本

投資學堂:高地價可減社會成本

最近政府與地產發展商就補地價問題出現爭拗,發展商炮轟補地價過高。其實地價是與地產市道掛鈎的,等於麵粉與麵包的關係,買麵包的人多,麵包賣得貴仍供不應求,麵粉便有提價能力。
若果樓市一如早前的大行研究報告所料,年內可升3成;若果新樓銷情真如地產商所說的樂觀,市場供應量不足,需求龐大;若果發展商覺得香港的樓市真的一如他們賣樓時所說的這般前景美好……,就算地價貴一點也應該沒有甚麼問題罷!
97後樓市泡沫爆破,發展商要求政府停止賣地,影響自由市場的調節機制,導致政府財赤嚴重。孫九招引致居屋投閒擱置,難以善後;兩鐵上蓋物業被迫停止發展,帶來營運上的財政困難。這一切完全是倒行逆施,違反自由市場經濟原則的政策。政府推行以上措施等如將社會資源補貼發展商,當中付出沉重的社會成本(SocialCosts)。
過去的事不去討論,既然現時的地產市道「真的」這麼一片美好,人人都驚買不到樓(?),未來數年樓價必升無疑(?),若大家是地產發展商,也應該會惟恐土地儲備不夠而要高價搶地。皆因在樓市興旺之時,麵粉愈貴,麵包愈值錢。在「賣家的市場」(Seller'sMarket)的環境下,發展商是絕對有定價能力,成本增加便加價將成本轉嫁予買家。發展商的爭拗,莫非是現時的地產市道並不如他們口說的這麼樂觀?

發展商應顧及公眾利益
發展商一直都希望政府托市令樓價上升,現在政府開始行高地價政策,他們又反對,似乎最好的情況是土地賤價而賣,樓盤貴價而沽。若果真的可以是這樣,則地產股便「前景一片光明了」!
其實特區政府已為承托樓市此一目標,而付出了昂貴的社會成本,帶來沉重的負擔。除非地產商對樓市的看法是口不對心,否則,高地價政策是唯一可以紓緩財赤、具成本效益的托市方法。當然,問題的癥結是,現時的樓市真的那麼好嗎?發展商在賺錢之餘也應顧及公眾利益。
(小啟:譚紹興離港公幹,本欄由沈振盈暫代。)
沈振盈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