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北美之遊,給我一個尋親訪友的機會,也同時可以親自感受當地的民情和生活實況。其間所見所聞,往往令一個外來者大開眼界,很多感受與純粹看報或看電視所獲得的印象有差別,特別是通過那些海外傳媒報道的新聞,其差別就更大了。
今年是美國大選年,新聞焦點當然是圍繞着哪個候選人會獲選總統。美國以外的人士,因看到過去4年布殊政府推行的所謂「單邊主義」(unilateralism),以大欺小的霸權手法,莫不對他反感,所以當看到過去數月不斷爆出的虐囚醜聞,以為多數美國人定會反對他,不想他連任。但當筆者在旅途上有機會跟各階層人士談話,始知道在比例上,多數美國人卻認同他的霸道手法,理由是打擊恐怖活動是需要強硬手法。對於他的單邊主義手法,有些人甚至是認為有強大領導力的表現。
向我表達上述看法的美國人,不全是那些低教育程度的狂熱愛國者,反而有些是受高等教育的專業人士,也有一些是家庭主婦。他們支持布殊的最大理由,是布殊的強勢領導會在反恐戰中獲勝,這些想法是絕大部份美國以外的人意想不到的。而兩個候選人也知道,他們能否坐上總統寶座,是靠美國選民手上的選票,不是世界各國的民意,因此,可以預見那些鼓吹美國強權的言論會陸續出來。
另一項被視為布殊的優點是誠實,肯說出心中話,所以他那些拙劣的說話技巧、經常用錯字、表錯情的表現,卻被視為率直的真情流露。他的對手克里,他那修飾得體的言詞,風度翩翩的舉動,反而予一部份人過份修飾的形象,從而產生不夠誠實的感覺。他擁有的巨額財富和出身美國東岸的上流社會氣質,始終與大部份美國主流選民有隔膜,這種種造成了他不能超前布殊支持率的一個原因。
筆者的印象是今屆美國大選的選情跟上屆差不多,基本上那些居住於東西兩岸地區的選民,因為接觸外界事物比較多,視野較寬,新來移民也較多,他們多傾向支持形象較溫和及開放的克里。而在中西和南部地區,民風較保守,「美國永遠是對的」那一套仍根深柢固,再加上對宗教信仰比較熱誠,所以較傾向支持形象保守、對宗教熱誠的布殊。
最近共和黨在紐約開提名大會,電視上看到成千上萬的示威者在會場示威,反對布殊連任。示威者大部份來自各種各樣的興趣團體(interestgroup),有反戰的、同性戀的、贊成墮胎的、激烈環保團體等,場面浩大。看似可以動搖布殊聲望,但熟悉美國民情的人都知道,在美國團體愈小,行動愈激,但最後決定誰勝誰負是沉默的大多數(silentmajority)。
自克里成為民主黨的候選人後,數月來其民調得分與布殊相若,即是說,絕大部份選民早已決定了投何人一票,將來決定勝負的,是剩下來佔數個百分點而仍未決定的選民。所以這次選舉結果極可能是上次大選的重演,即是決定勝負的關鍵可能只是數百票而已。
李庚 英明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