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因填海引起 殺害飼養海魚<br>一周五宗異常紅潮襲港水域

疑因填海引起 殺害飼養海魚
一周五宗異常紅潮襲港水域

【本報訊】昨日天朗氣清,藍空白雲下卻不是深藍的海,而是一灘一灘瘀血一樣的紅潮。政府跨部門紅潮工作小組過去一周錄得五宗紅潮,最接近市區的紅潮在港島東面水域,可從高點望得到,小組並發現罕有的藻類。漁農業人士表示今年紅潮特別多,已殺害了不少飼養的海魚。環保專家也認為今年紅潮有點異常,懷疑填海挖泥是元兇之一。

數呎厚清水灣飄浮
紅潮席捲香港東部海域,北起大鵬灣榕樹凹,南至港島藍塘海峽。監察紅潮的政府跨部門工作小組表示,過去一周先後在城門河、大頭洲和雞籠灣養魚區,以及榕樹凹至吉澳發現紅潮,不過城門河的紅潮已在八月三十日消退。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人員近日亦在清水灣第一灣和第二灣泳灘發現紅潮,並曾懸掛紅旗,現已消退。香港漁民近岸作業協會主席黎帶喜也在上周三起發現清水灣、鯉魚門以至藍塘海峽一帶,飄浮着一層數呎厚的鐵銹色紅潮,但未見死魚。

填海挖起海底孢子
立法會漁農界議員黃容根指出,今年紅潮來得很頻密,首先是沙頭角一帶,然後擴散至大埔、西貢,甚至南丫島及長洲也曾受紅潮入侵,「可能係今年陰晴不定,一時大雨一時好天,藻類容易生長。」雖然沿海養漁戶早有準備,加重氧氣入魚排,但鹽田仔及高流灣等漁戶仍曾經有三成魚缺氧死亡。
漁農自然護理署表示,最近在城門河發現的紅潮是由罕見的雨生紅球藻組成。公開大學環保學教授何建宗說,紅潮通常在春秋二季湧現,今年爆發時間比往常早,有點異常,又發現不少香港罕有的品種,懷疑是遠洋船帶入本港水域,也可能是填海工程進行挖泥的時候,把長年埋藏在海底的休眠孢子挖起,然後在海面滋長。他說,今年發現的紅潮並無毒素,但泳客經皮膚接觸則可引起紅腫及痕癢等敏感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