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發展迅速,不特對原材料需求大,內部消費的增長,亦使農產品需求激增,尤以穀物類為甚,大豆價格一度較去年初勁升1倍,而運費升幅更大,經營食用油及豆粕的中國糧油(506),有關業務已現虧損,以致整體業績下跌。
由於成本急升,很難完全轉嫁予消費者,而第一季曾遇禽流感,打擊飼料業及養殖業,中糧所產的豆粕需求大幅下跌。面對雙重打擊,雖然已減少進口大豆採購量,並限量生產,但上半年食用油、豆粕及相關業務仍錄得虧損1214萬元,因而整體業績下跌31.7%至1.2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7200萬元。
另一項受成本上升的,是麵粉業,與此同時,市場競爭亦相當激烈,期內營業額上升43.8%,分類業績只增5%,利潤率大減。
影響不致太大,而利潤率仍然下跌的,還有糖果業及葡萄酒,可可、果仁及包裝材料價格上升,引致糖果生產成本增加,利潤率下跌,營業額雖增18%,分類業績只增9%,葡萄酒營業額增加73%,進口稅於年初進一步下降,海外葡萄酒加速進入中國市場的步伐,為穩守市場第一位,加大營銷推廣力度及擴闊經銷網絡,令支銷增加,分類業績只增37%。
唯一改善利潤率的是貿易業務,營業額增23.5%,分類業績則增50%以上。
除食用油及豆粕外,其餘業務均有不同增長,礙於食用油等業績由近1.3億元轉為虧損1214萬元,影響太大,以致整體業績下跌。
國內的宏觀調控,資金緊張,中糧致力於控制有關情況,應收帳已較上年同期下降35%或2.6億元,但應付帳亦減53%或2.5億元,這項減少,相信有助於採購的議價能力。
存貨雖減2.6億元,而高價的大豆存貨仍佔相當部份,雖則大豆價格據報已理性地回落,相信下半年的油脂業務仍然受到壓力,但希望不致出現虧損。
國內通脹頗受注重,部份產品不易加價,另一方面,市場競爭激烈,中糧只能健康地成長,雖然股價落後於大市,但受行業性影響,不能苛求,中糧現價3.075元,預期PE16.4倍,明年PE11.6倍,儘管下跌風險已不大,而升幅亦將受限,宜觀望。
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