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強攻保威信

普京強攻保威信

「總統普京每次要在國恥和人命傷亡之間作出抉擇時,會毫不猶疑地選擇犧牲某些人的性命。」俄羅斯軍事專家戈爾茨在俄軍攻入學校救人之前,已斷言事件會以武力收場,因為普京要力保其強勢總統的威信,絕不會向車臣游擊隊屈服。

今次北奧塞梯學校挾持人質事件,被視為普京上台以來面對最嚴峻危機,因被挾持的大多是婦孺,肇事地點更在高加索區,俄羅斯最大軍事基地就位於附近莫茲多克,若處理不善,隨時會激起當地反俄浪潮,因此分析家指可供普京解決今次危機的方案少之又少,令他進退維谷——若不敢貿然強攻,就要向車游低頭。

施「拖」字訣部署突擊
不過,戈爾茨從普京的性格分析,早已看出普京絕不會因進退維谷而向車游屈服,因為普京一貫態度是絕不向車游妥協示弱,因為他明白到只要向車游讓步一次,車游就會食髓知味,今後勢必進行更大規模綁架人質事件,迫莫斯科承認車臣獨立。
在北奧塞梯別斯蘭市民怒斥當局刻意報細數,隱瞞被挾持人質多達逾一千人之際,普京擺出一副難以決斷的姿態,周四更表明不會用武力解決。這招乃「拖」字訣,跟前年他處理莫斯科歌劇院人質事件時,作出類似不會以武力解決的承諾如出一轍,目的是要讓車游掉以輕心,爭取更多時間讓特種部隊作好突擊部署。
由於車游拒絕當局送食物和水入學校,人質五十多小時沒糧沒水,令普京援兵之計不能久拖,迫使他要派特種部隊強攻入學校。

車游電話指要殺盡人質
當地傳媒指當局動手前截聽到車游一次準備要「盡殺」人質的電話對話,這更令俄軍有大條道理強攻入內。
俄軍以「人質安全受威脅」為由強攻入內,就可以反被動為主動,即使有人質傷亡,可望獲市民及西方諒解。

面對兩難獲美歐諒解
歐盟領袖對於事件最終以武力解決表示遺憾,形容為「人類大悲劇」,但對俄羅斯當局面對的兩難局面表示理解。美國白宮則將事件導致人命傷亡,歸咎於恐怖分子的「野蠻」行為。
路透社/英國《泰晤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