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問馬英九父親? - 古德明

何必問馬英九父親? - 古德明

古德明

台北市長馬英九的老父最近表示,希望兒子競選總統:「我當年致力培養他做國士,要他有名臣風範,可以為國犧牲,但必須永遠活在歷史裏。」他還責國民黨主席連戰戀棧,不讓馬英九參選。有記者因此訪問連戰,連戰說:「你們去問馬英九的父親吧。」
我多年前說過,李登輝安排連戰繼任國民黨主席,是韓非子所謂「養殃」之術,保證國民黨一蹶不振。連戰果然不負所望:他二○○○年和陳水扁爭任總統,敗北;今年再爭,再次敗北。馬英九民望崇高,六年前台北市長競選戰中更大勝陳水扁,但連戰寧願夥同黨外的宋楚瑜競選,都不邀馬英九作副貳。對他來說,個人利害無疑重於黨,更重於國。
美國二○○○年總統大選,民主黨候選人戈爾得票稍遜於共和黨的布殊,二○○四年即拒絕再選。今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民主黨前主席李柱銘為求繼任的楊森獲勝,就不惜居楊森之下參選,拚着自己落敗。連戰的胸襟,不但比不上美國兩大政黨之一的戈爾,甚至比不上香港一個小政團的李柱銘。他有沒有資格領導中華民國,似乎不必問馬英九的父親。
隋朝開國元勳高熲深得文帝器重,拜尚書左僕射(副宰相)。但他認為蘇威比自己賢能,就「上表遜位讓於蘇威」。文帝於是命他和蘇威一起輔政,成就了開皇盛世(《隋書.高熲傳》)。

宋朝景德年間,真宗皇帝要拜畢士安為相,不料他懇請讓位給寇準:「宰相者,必有其器,乃可居其位。臣駑朽,實不足以勝任。寇準兼資忠義,善斷大事,此宰相才也。」真宗於是命他和寇準同任平章事(宰相)。歷史上著名的澶淵之戰,宋軍得挫契丹銳氣,就是寇準功勞(《宋史.畢士安傳》)。
畢士安、高熲都能進賢,連戰卻不進馬英九而進宋楚瑜。宋楚瑜是君子還是小人,台灣幾乎無人不知。這位國民黨前任秘書長曾是李登輝的羽翼,機關用盡,把黨內元老一一逼退。
春秋時,齊國管仲、鄭國子產都是一時名臣,但孔子認為他們不算大賢。大賢是推薦他們的鮑叔、子皮:「進賢為賢……吾聞鮑叔之進管仲也,聞子皮之進子產也,未聞管仲、子產有所進也。」(《說苑.臣術》)這段話不是連戰所能理解的。
從前,國民黨和台灣是全中國希望所寄;今天,連戰只會說「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是獨立的國家」。前國民黨領袖蔣介石、蔣經國的屍骨,據說快要在台灣「入土為安」:他們歸葬大陸的願望已經幻滅,在台「入土」是必然的,但入土未必「為安」。其中原因,連戰應該不必「問馬英九的父親」。
……………………………………………………
作者專研中、英語文,文章逢星期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