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特首董建華先生以為成功向北京爭取協辦奧運可以提升他的個人聲望,也許特首董建華先生以為成功爭取在香港主辦個別奧運項目可以讓香港分享到主辦奧運的光榮與喜悅,此所以他不但一再私下游說北京中央政府,更於前天趁北京市委書記劉淇先生來港之際公開向他要求。但我們認為董先生提出讓香港主辦個別奧運項目的要求是不適當及不合理的,更可能會損害香港跟內地其他城市的關係以至香港的對外形象。
首先從技術上來看,香港跟北京相距二千多公里,即使乘飛機也要花上三小時以上。若果真的由香港主辦個別項目如馬術或足球,不單會為主辦的北京市及中國奧委會帶來大量複雜及不必要的額外準備及後勤工作,對參加有關項目的國家及運動員也會帶來不便。
而從原則上來看,中國政府及北京市為了爭取主辦奧運已花了超過十多年時間籌備、游說、角逐及爭取,當中涉及的人力物力異常龐大;可在整個申辦及籌備過程中,香港除了有個別人士以個人專家身份參與外,並沒有甚麼具體的參與或協助,更沒有花過一分錢或投入過甚麼資源協助北京。在這樣的情況下,香港有甚麼理由、有甚麼資格要求北京市、要求中央政府讓香港主辦部份奧運項目呢?難道董先生及特區政府真的只懂得「攞着數、等運到」嗎?更重要的是,內地有不少城市特別是鄰近北京的城市都希望能舉辦個別奧運項目,藉以爭取投資及國際知名度;現在香港在沒有甚麼貢獻、沒有甚麼有利的條件下高調向北京市及中央政府爭取舉辦部份奧運項目,將會削弱這些城市舉辦奧運項目的機會,並且大大強化這些城市的領導人及居民認為香港只懂向中央政府「攞着數」的觀感。這對香港來說怎會是一件好事呢?
即使從香港本身的利益考慮,爭取主辦部份奧運項目也是弊多利少的。要知道香港雖然是中國的一部份,但在國際奧委會以及很多國際性組織如世界貿易組織,香港都有本身的代表、有本身的位置,並不從屬於中國奧委會或中國官方代表團。我們認為,這樣獨特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確保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城市、作為一個跟中國其他城市不同的特區的關鍵。
假若香港真的在○八年協助北京舉辦部份奧運項目,那香港跟中國的分界便會變得不清不楚,香港的獨特位置及身份便會變得模糊,國際社會甚至可能把香港視為普通的一個中國城市。這對香港的未來發展、對香港的國際活動空間都是不利的。董先生及特區政府在爭取舉辦奧運項目時有想過這些問題、有想過這些後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