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局警告<br>中國將變世界垃圾場

環保局警告
中國將變世界垃圾場

中國改革開放贏得了「世界工廠」美譽,成為全亞洲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然而,神話的背後,原來充斥着怵目驚心的環境污染︰孕育十三億人口的三江、三河、五湖嚴重受污,六成大中城市食水不能飲用,三分一國土被酸雨侵蝕……國家環保局副局長潘岳警告,中國再不提升產業技術,將環境問題列入經濟成本內,誓將淪為「世界垃圾場」!

華盛頓地球政策研究所長萊斯特.布朗指出,中國不但是世界汽車生產工廠,中國大城市各交通要道為了讓汽車行駛,已損失數百萬公頃農田;明年,中國汽車污染將達到全國城市空氣的百分七十九。顯然,中國的污染問題已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

「只計GDP不理生態破壞」
國家環保局副局長潘岳近日接受內地各大傳媒訪問時也承認,中國的環境問題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他說:「如果沒有可持續的技術和制度,產品出廠後,剩下的很可能是一個滿地狼藉的『垃圾場』!……長期以來,我們的經濟成就只用GDP(國內生產總值)來衡量。卻不統計環境污染,不統計生態破壞,不反映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
潘岳指出,數據顯示,中國每個單位的能源消耗量,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二點四倍,污染排放量則高出數十倍。換言之,中國是靠透支子孫後代的資源,來換取現時的經濟成果。

官員升遷應該與環保掛鈎
曾任環保記者、本身是前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女婿的潘岳形容,中國目前就像一艘巨輪,正慢慢地朝「世界垃圾場」方向駛去。要徹底解決問題,只有綠色GDP和政府官員的任免升遷緊密聯繫起來,實行立法和行政雙軌結合的產業調整,才能扭轉形勢。
他要求政府決策時擴大公眾參與,強化民主法治的監督約束機制,否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只會被淡化成口號。他舉例,唐山鋼鐵業無序發展造成嚴重污染,事件被媒體揭露後,地方政府和企業受壓,不得不採取措施改善污染情況。這就是公眾參與的最佳例證。
《中國青年報》/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