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中國銀行在股份制改革後,正式定名為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股)並於8月26日正式成立。本欄曾對原中國銀行的股份制改造作如下評述:「除非中股上市後,能讓民資或外資成為控股股東,否則中股仍只能是國家控股的銀行,故難令人相信僅靠對外發行一些股份便能令其表現脫胎換骨,完全摒棄過往國有商業銀行的運作模式。」出於這樣的考慮,當時對透過將中股上市作為改造中國銀行體系的重要手段之一的成效有所保留,幾天下來事情有新突破。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高層謝平在一個研討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時透露,中股及即將完成股份制改造的建設銀行,將可能以全流通的方式上市。企業在中國的股票市場上市,國家一般透過持有國有股和法人股以維持對該企業控股的目的。以中股為例,在2003年組建的中央滙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就是代表國家管理該行的控股股份。通常這些國有股不向外流通,而法人股亦只能在國有企業間轉手,以保證國家在這些企業的控股地位。
我們現在還要等有關這政策的更多細節向外發布,但假若謝平所言屬實,而且國家不但決心准許全流通,更進一步放棄控股改制後的原國有銀行,容許民間資本(甚至外資)取而代之,這無疑代表了中國銀行改革將取得重大突破。
出於維護自身既得利益的考慮,原有的國有銀行並不熱衷於民營銀行的建立,現在民營資本若可控股這些改制後的原國有銀行,民營銀行的准入障礙將被一掃而清,從而令銀行體系內的競爭程度獲大幅提升。若這估計不致遠離事實,國家放棄控股改制後的原國有銀行這一政策,將使中國銀行體制的市場化改革推前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