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隨筆:<br>成長一加一

客座隨筆:
成長一加一

看了一本書叫《成長1+1》,內容是講一個移民美國的華裔女孩,如何成功考取「常春藤盟校」中的哈佛大學。這書不是小說,而是真人真事,內容除了有女孩王可的「記事本末體」式記述外,還有她爸爸王伯慶對那些經歷的評論。(有點像電影光碟附送的導演評論一樣。)

書中有很多值得學生和家長借鑑的地方,例如學生應好好安排自己的時間,溫習、練習應付公開試;家長該以理解的角度面對孩子的能力,從旁輔導;學生要預先訂立考試的目標,早作準備;家長不要把想子女入讀名校的壓力加諸孩子身上等等。王可並不是一個天才橫溢的學生,尤其相對於她的朋友。一個姓陳的,十三歲就考進華盛頓大學,十五歲畢業去了微軟;另一個姓李的,十五歲完成高中課程,拿了獎學金,十六歲去了麻省理工。
王可不屬於那種天才,當然她的成績也是名列前茅的。她能考取哈佛大學,主要原因是她比其他同學早開始準備,不達到每天預計的學習進度便不罷休。王可不熬夜,時常保持良好的狀態。她清楚知道,考大學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百米短跑,臨急抱佛腳絕對不行。
全書中,最令我感動的是父親王伯慶其中一句,他告訴女兒:「我希望你去哈佛的一個目的就是讓你知道天外有天,學會承受失敗。」
叫孩子進哈佛去學失敗,這種器量,絕非一般父母能有的。香港的父母,你們也有這器量嗎?

編按:李敏身體不適,由李樹昇暫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