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森
二○○四年立法會選舉,有學者形容為一場對決。是保皇黨仍維持長期控制立法會的局面,還是泛民主派接近過半,為香港的政局打開一線生機。
香港目前的政治體制,行政當局集大權於一身,立法會的權力極其有限,議員要提出法律草案或動議辯論,《基本法》都作了嚴格的規定,議員幾乎動彈不得。即使泛民主派真的取得過半議席,特區政府掌握的權力依然絲毫無損,充其量是立法會加強了對行政機關的壓力,政府施政要更小心謹慎,僅此而已。癱瘓政府之說,是個別民主派人士在精神亢奮的狀態下口沒遮攔,根本是言過其實。
即使如此,中央、特區政府,或是本地保皇黨,都仍然視這場選舉為奪權與反奪權的鬥爭。當權者虛弱與怯懦,將安全系數無限提高,在不容有失的動員令下,有關方面正動用一切力量,調動可以調動的資源,打一場政權保衞戰。泛民主派要應付的,不但是在同區同組出選的對手,而是一個國家。
政治抹黑,古今中外都不停發生。抹黑的目的是要損害對手的聲譽,摧毀政敵的政治生命。中國式的抹黑特別殘酷,先搜集黑材料,在政治運動的關鍵時刻拋出來,輕則打在地上,再踏一腳,使其在政治上永世不得翻身,重則在生命肉體上永久消滅,斬草除根,不留後患。延綿不絕的政治鬥爭,中國人的抹黑伎倆早已駕輕就熟,差點就變成了咱們的國技。
由何偉途涉嫌嫖妓,涂謹申黨產風波,到某泛民主派大狀的陳年緋聞,推出時間之準確,計算之準繩,很難令人相信純為突發事件。若完全沒有幕後高手在操盤,根本無法達到如此效果。當然有人會說,沒有做錯,沒有把柄在別人手裏,那怕別人抹黑。這當然沒錯,但沒有人是零缺點,沒有人是百分百清白,挖地三尺全天候式的跟監和調查,試問誰能逃得過?
政治抹黑會如何影響選情?要從三方面看。第一要看危機處理是否得宜。何偉途事件反應明顯進退失據,涂謹申風波在資料還未充份掌握前就急忙回應,犯了大忌。當然還要看事情的嚴重性,若性質嚴重,證據確鑿,任何公關手段也是徒勞。
第二要看處理時間的長短。何偉途判「收容教育」半年,警察先生卻判「行政拘留」十五天,並已提早獲釋回港。大家會問,性質相同,為何待遇各異?涂謹申租私產或黨產,縱使處理失當,原來並無犯規,其他黨派議員這樣做的也大不乏人。事情的細節真相要用時間來呈現,時間愈久,其間發生的事情也會改變人對事件的觀感。若推出醜聞的時間離選舉投票太近,有理說不清,神仙難救。
第三要看是否抹黑得太過份。接二連三的醜聞,有計劃有部署,明眼人都會懷疑動機不純。若然做得太盡,引起逆反心理,被抹黑的政治人物變成受害者,團結一致,同仇敵愾,引發悲情,博得選民同情,更是偷雞不成蝕把米,搬起石頭打自己的腳。
選前抹黑事件層出不窮,煙霧瀰漫,前路不明,但我相信選民的眼睛是雪亮的。香港今後會有怎樣的局面,就靠你們的智慧,要踴躍投票,更要慎用手上的選票。
……………………………………………………
作者為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