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惡質政治說不

向惡質政治說不

陳穎茵

接連有民主派立法會候選人被某傳媒集團揭發「醜聞」,大做文章,企圖影響選情。有電台節目主持,一錘定音,指出只要「身家清白」,根本不足為懼。但是,若只從是非黑白的單一角度理解整件事,筆者認為絕不足夠。
毫無疑問,沒有過失,的確不用擔心。但是,我們亦要問,有類似過失的知名人士,又豈只是民主派的幾位政治人物,他們為何沒有被深入調查,繼而有組織地報道;這樣,就不只是是非黑白的問題,還要從力量角度去分析。
有論者認為,陸續有民主派立法會候選人被揭「醜聞」,只是一般選舉互相抹黑,互揭陰私的政治運作,就如台灣總統選舉前的一輪負面宣傳,未能接受的人,只怪自己太天真,不明白政治的本質。亦有人以「程介南事件」作比較,認為這次的主角只是換了民主派的人士。這些解說,都旨在從各地經驗及歷史的比較,來說明一連串事件,只是一種政治常態,不足為奇,亦毋須探究整件事件除報道的傳媒集團外,是否牽涉其他更有組織、更龐大的力量。
當然,部份人士所犯的錯誤,絕不能因事件牽涉有組織的政治打擊行動而開脫;但是,另一方面,我們更關心的是,香港政治正出現一種質變,更是呈現惡質化的傾向。有報道指這次事件是由國內的情治機關策劃對香港民主派的打擊,中央政府對香港政治的干預,不再停留在由中聯辦協調選舉的層次,而是牽涉一種特務政治的運作。

其實,五月中始,電台節目主持人相繼封咪,國內情治機構介入事件的傳聞已甚囂塵上。有殿堂級的政治學者亦曾公開表示,這是一次有組織、有戰略的行動。先有內地地方官員動員在內地設廠的港商在選舉支持親政府人士;再有電台節目主持被迫封咪;繼而是一連串的揭私行動,一連串事件的確令人感到,上述有關國內情治機關介入香港政治的說法,有一定的可信性。這確實令真正熱愛香港的人非常擔心。
事實上,這種轉變不是無迹可尋,一位活躍於政圈的地產商人,早在年初的一次訪問中,已大肆鼓動政府要重設政治部,認為這樣政府才有「免疫力」,不至受到攻擊;其後特首董建華在一次立法會答問大會上,否定了政府有此計劃。然而,最近的事件顯示,社會上的確有些有勢力人士,有意把香港政治推向特務政治的惡質化方向,亦不排除有機構正進行這類工作。
當然,特務政治不一定如電影故事般曲折,經常牽涉政治暗殺等;但是,其通病是以集體利益為藉口,將權力無限擴大,視法律限制如無物,甚至侵害個人私隱及自由。每一位熱愛這片土地的香港人,都不希望香港政治往惡質的方向發展。我們對政治人物的操守當然要有要求,但更要對逃避公眾監察的秘密政治運作說不。
……………………………………………………
作者為香港民主發展網絡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