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木星認識十多年了,可笑卻從不曉得他叫甚麼名字。大夥兒都管他叫木星,也不曉得是打哪時叫開的,都懶得去根究他跟太陽系有啥關係。
這綽號跟他幹的活看來不沾邊。他當副導演,也拍劇照,這些年都在電影圈裏混。他照相,我只當他要吃飯,哪曉得他越照越認真。他不歇去實驗,嘗試不同的光圈,不同的構圖,不同的膠卷,就是不甘心只拍劇照。
初看他的劇照,不覺得怎麼樣,名副其實是still,十分靜態。後來卻見他來勁了,劇照再不像劇照,挺有神韻,教人另眼相看。梅艷芳、張國榮和好些圈中人在他的鏡頭下,都似是靈魂出竅,別具神采,而他恰巧逮住了這一剎那。
他好比用相機去畫人像,寫生。難怪香港電影資料館要為他辦個「形.影.凝︱︱木星相展」(九月四日︱十月二十四日),又另給他出攝影集了。這回他展出的二百多張作品,都是他千挑百揀出來的心尖子。許多片場上轉眼就溜的珍貴一刻,都有幸憑他的慧眼給凝固住。
就有賴他要突破劇照框框的決心,多虧他在關鍵時刻按下快門,數不清的寶貴香港電影文獻,都讓他用相機留下來,都得以永遠流傳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