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食物環署衞生署調查大環山嬉水池的紅蟲事件後,發現泳池附近有逾千隻搖蚊,池水有紅蟲和蛹皮,並確信泳池具備搖蚊滋生的環境;但負責管理泳池的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昨仍然「死撐」,認為未有在泳池發現活蟲蛹,便不能確認泳池出現了紅蟲整個滋生過程,同時不排除事件涉及人為因素。 記者:馮永堅、謝穎詩、蔡建豪
康文署昨聯同食環署召開記者會,交代泳池紅蟲事件。食環署顧問醫生何玉賢表示,在大環山嬉水池八爪魚滑水梯發現紅蟲、搖蚊及蛹皮,雖無發現活蛹及蚊卵,但已顯示泳池有機會滋生搖蚊。食環署昨晚補充稱,在大環山泳池共發現三十六條紅蟲、三十個蛹皮。該署亦在觀塘泳池發現三十六條紅蟲及一個蟲蛹,但暫不清楚蟲蛹是活蛹或是蛹屍;九龍公園泳池則發現一百二十六條紅蟲。
康文署助理署長張國基昨在記者會重申,該署紅蟲調查小組在大環山泳池的設施並無發現整個搖蚊生命周期(lifecycle),故並無證據顯示紅蟲在該處滋生。
康文署調查小組成員之一的香港大學微生物系助理教授黃世賢表示,要在泳池發現蚊卵、紅蟲、蛹、蛹皮及搖蚊,才可百分百肯定泳池可滋生搖蚊;但他表示,鑑於在大環山嬉水池曾發現紅蟲、蛹皮及搖蚊,因此亦不排除搖蚊曾在泳池滋生。
張國基又強調沒有隱瞞事件,更稱每次發布調查時已交代了掌握到的資料。他承認食環署已經把昨日在記者會發表的池水含蛹皮及紅蟲等資料在八月二十七日提交署方,至於被問及為何到前日才向傳媒交代時,他仍聲言池水沒有蛹皮,只算是說漏了,更指「就算我講漏咗(搖蚊、蛹皮),都唔係隱瞞事實」。康文署署長王倩儀昨晚接受一個電台節目訪問時,就張國基漏說發現蛹皮一事向公眾道歉。
公開大學環境學課程主任何建宗認為,如果沒有發現整個搖蚊成長過程就指泳池不是搖蚊滋生地,康文署的態度也不科學,「睇唔到都唔等於冇喺度滋生過」。他續指出,泳池有積水,濾水系統有藻,已足以令搖蚊滋生,康文署應該追尋蚊卵的來處,他認為紅蟲在多個泳池出現,顯示泳池之間存在一些普遍性問題,例如泳客愛穿拖鞋入內便足以把污物帶入泳池,滋生搖蚊。
雖然康文署堅持未有證據顯示泳池會滋生搖蚊,但公眾普遍並不認同,據本報電話調查結果,受訪的三百五十一名成年人中,只有兩成四相信康文署的說法,不相信的受訪者佔五成四,另外,四成八受訪者表示短期內不敢再到公眾泳池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