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到《十面埋伏》,張藝謀一眾電影除了《搖啊搖,搖到外婆橋》,作為觀眾,我都喜歡,縱使《十面埋伏》被惡罵,但從色彩與畫面看,總算是一回盛筵。
為何鞏俐演黑幫頭子情婦歌女的《搖》片出問題?
那是三十年代神話似的風華絕代夜上海,不是陝北黃土高原農村細事,猶如當年謝晉拍白先勇原著《謫仙記》改編《最後的貴族》,近半個世紀之後,失落了的精緻文化放到捱過文革洗練的手上,那個貴族拍得太不容易,潘虹演的李彤行頭太單薄,白白浪費了一個好故事。黃土地是張藝謀的強項,上海三十年代的歌女形象與生活細節,是他當年一次形象上的失誤。今次雅典奧運會閉幕式,迎北京奧運的八分鐘節目是他放到全世界眼前的大失誤,說得嚴重點真是一回「國恥」。
看着奧運會開幕,人家希臘弄得古今滙萃,如詩如畫,我們已在討論2008年北京如何是好,那將是一場傾五千年文化刻劃的人文圖畫。張藝謀不小心,將深圳錦繡中華廟會式遊行操入雅典,留給我們不少難堪、不安的震撼。一餐粗俗、人工色彩太雜亂的盆菜,另加化裝後眉眼都似鞏俐、章子怡大腿任君嘗的十二樂坊女子。
十多年前朋友領我看了自己首次的京劇,她說本來《趙氏孤兒》不合初看者,熱鬧的《鬧天宮》容易入門……但《趙》卻將我整晚心神緊緊扣着,不太懂語言,但我明白,藝術自有一套進入觀者心神的本領。
女子十二樂坊從來不是我的那杯茶,音律太鬆散,她們忙於笑着飛媚眼。福建惠安位於泉州東北近郊,幾年前的冬天老遠從石獅開車前往,只為看看當地特色露腰傳統女服,卻在臨海石砌的古城一角,聽到老伯自娛拉完二胡又彈琵琶,坐在一旁,一曲一曲聽下去,不想離去。廟會似酒店大堂自助餐,吸引不明所以的餓鬼;惠安清涼的二胡是一杯高尚的茶,張導你如何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