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適人生」出售的產品,都是跨越半個地球而來的歐洲手工藝品,店主鄭幗恩對歐洲及當地手工藝品情有獨鍾,索性將個人興趣建立事業。她拿着地圖在異地左穿右插,發掘獨特的手工藝品,外人見她寓生意於歐遊,但當事人道來卻是困難重重,真是少點毅力決心也應付不了。
鄭幗恩去年9月在銅鑼灣租下小舖,不足1年儲了一批熟客,便遷至同區樓上舖,店面由百多方呎擴至數百方呎,樓面寬敞了但位置隱蔽,有利有弊。她將店面劃出一角放置梳化,期望顧客從熙來攘往的街道來到店時,會對這間寧靜舒適的歐洲精品店印象更深刻。
她又表示,樓上店生客難免不及地舖,尚幸熟客流失量不多,反而搬遷後適逢步入3月消費淡季,故較難捱。幸而漸漸累積到一批有心人,或抱尋寶心態的新客。「今日中午有幾位客人趁午飯空檔專程由灣仔過來,那時還在下雨呢!」
該店客路以OL為主,她說:「她們喜歡選購小擺設裝飾家居或送禮,也有不少夫婦來添置家用飾品。」曾有顧客買了精品回家後,更拍下照片給她看效果;她亦樂意與顧客交流家居裝飾心得,往往由此成為熟客甚至朋友。
從前歐遊,鄭幗恩買回來的手信經常得到朋友讚賞,如今到歐洲入貨,她仍按個人獨特眼光加上顧客反應作為入貨指標,但貨源難以預計,成為一大難題。「第一次入貨,只有一般旅遊資料和地圖,也不知會找到甚麼。」每當看到心儀的精品,要花時間跟店主或設計師溝通,讓他們了解其目的,加上創作手工藝者往往有藝術家脾性,「有些第一次去不理睬你,要三顧草廬。」
入貨的苦頭可不止於此,「每到一個地方,一定要先找郵局和辦公時間,其次是問酒店有沒有磅。航空公司一般規定每位乘客只可寄20千克行李,所以部份貨品必須郵寄」她表示,曾經1個人帶了4件行李箱,結果超重,幸得地勤職員通容才得以上機。
每次去歐洲入貨,鄭幗恩都要人找兼職看店,「但自己不在,生意額會受影響。」所以現時入貨後,她都會跟生產商保持聯繫,日後以郵寄服務添貨,省卻成本。
手工藝品由於多以玻璃和木製,縱使郵寄也容易損毀。「一些生產商其實只是個體戶,他們沒有貨運經驗,不曉得妥善包裝,貨運到來的普遍有一成不能出售,變相令成本增加。」她補充,有些貨品即使銷路好也沒法再入貨,因為已跟設計師失去聯絡。
從創業經驗中鄭幗恩啟發到:「做生意要有平常心,生意好就心雄,無生意就氣餒都是不行的,尤其是一人生意,沒有拍檔分擔,更要有高EQ,否則很容易放棄。」
記者:葉敏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