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議賣地831大限到<br>京城收回千億元土地

協議賣地831大限到
京城收回千億元土地

內地協議出讓土地的「八三一大限」昨日屆滿,今後地產商欲獲取經營性用地,只能經由招標、拍賣的途徑。北京市歷年遺留的一千多個土地開發項目中,只有二百八十八個在限期屆滿時過關,獲准補辦手續,當局將收回其餘項目的土地約一萬二千公頃(相當於一個半香港島的面積),土地市價估計逾千億元。

地產商近年在內地的圈地規模愈來愈大,但往往是佔地多、開發少,大批土地被閒置,又未如期交納徵地費用、拆遷費用及地價。有些地產商甚至勾結當地官員,以較低的協議價格取得土地,再加價轉售出去。
中央去年下半年開始對房地產實施宏觀調控,希望遏制濫徵土地、官商勾結等問題的蔓延。

買地只能經招標拍賣
國土資源部、監察部更下令今年八月三十一日之前,各地必須解決好歷史遺留的土地出讓問題,否則政府收回土地,而且日後各省市不得再以歷史遺留問題為藉口,採用協議方式出讓經營性國有土地的使用權,這道政令被地產商稱為「八三一大限」。
北京國土資源局資料顯示,當地經營性用地的歷史遺留項目,即尚未依合約繳納稅費或未開發的項目,原有一千零九十一個,涉及尚需辦理出讓手續的土地一萬六千三百六十公頃。其中,符合政府規劃獲准在「八三一大限」前補辦手續的只有二百八十八個,涉及的土地只佔總數的百分二十七左右,其餘一萬二千公頃的土地將由當局收回,估計地價逾千億元。

平價地消費者沒得益
雖然地產商強調,土地出讓的拍賣價與協議價相差甚遠,將導致土地供應減少、樓價上漲,但國土資源部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出讓的土地約四萬七千公頃,其中以招標、拍賣方式轉讓的有約一萬九千公頃,平均價格是協議出讓價格三至六倍,但其差價並未讓市民得到實惠,得益的只是地產商。
北京西郊「現代城」住宅區,每平方公尺的售價達一萬一千元以上,作為開發商的SOHO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潘石屹坦承,當時取得土地的協議價是每平方公尺三千多元,「現在我覺得這塊地要拍賣的話應該是每平方公尺價五千多元。」
中央電視台/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