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近年流行做全身電腦斷層掃描(CTScan)檢查身體,但一項最新研究指出,做一次這樣的全身掃描檢查,人體受到的輻射水平,相當於日本廣島和長崎原爆生還者當年所受的一樣,會提高致癌風險,令人們本來要預防隱疾,反而變成危害健康。
哥倫比亞大學的放射生物學家布倫納和埃利斯頓,在醫學雜誌《放射學》發表研究,指接受一次全身電腦斷層掃描,所受輻射量為十二個毫西米特單位,相當於離原爆點二點四公里的生還者受到的輻射水平。
兩人推斷,接受一次全身掃描致癌的風險是一千二百分之一,一個年紀大過四十五歲的人連續三十年每年掃描一次,風險更會提高至百分之二。布倫納說:「一次掃描的危險不大,但重複做多次,危險就會變得相當大。」
布倫納強調,健康的人沒有必要尋求全身掃描,但「若是為了診病被轉介進行電腦斷層掃描,得失平衡就大不同,診斷的好處遠高於風險」。
電腦斷層掃描是利用X光掃射全身,然後用電腦程式重組詳細的三維身體影像,原本只限用於診斷重病,但自九十年代中起,美國人開始流行用全身掃描檢查隱疾,前年高峯期共做了三千二百萬次全身掃描。
美國當局其實不建議全身掃描檢查,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就指出,全身掃描能及早發現隱疾令人可病向淺中醫的說法,其實沒有實證。在德州和賓夕凡尼亞州,更禁止無醫生轉介的全身掃描。
不過,在流行全身掃描的加州,美國心臟檢查公司發言人弗里德曼仍然堅持,人們不應因這研究害怕,但承認「我不會建議那些沒理由相信自己有病的人做全身掃描」。
美國《洛杉磯時報》/《今日美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