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餅家第二代<br>黃錫祥要奇華與時並進

中式餅家第二代
黃錫祥要奇華與時並進

創業難,守業更難。有六十多年歷史的奇華餅家,第二代傳人經逾10年努力,不斷將中式餅食的傳統與典雅包裝糅合變化,非但令這家老字號不致遭受時代巨輪淘汰,至今依然予人入時形象,業務更得以進一步發揚光大。

奇華董事總經理黃錫祥說:「家父過身前曾問我,會否賣奇華,我答佢,若果有人繼承,就唔會賣。仔女見老竇(指他自己)玩得咁過癮,覺得中式餅店有得做,5年前佢哋已自願返嚟幫手。」對奇華創辦人黃業榮老先生而言,這無疑是最感安慰的事。

父子情:毋忘諄諄教誨
黃錫祥回憶母親在70年代辭世後,便每周返家與父親吃一兩次飯,父子間在此時多了溝通。他形容父親懂得用人,信任夥計,不像一些老闆,身上掛有多把鎖匙鐺鐺響,更不做一言堂堂主。
他又提及父親雖然不懂整餅,但精於分辨食品優劣,常教他要像「泥水佬開門口,過得自己過得人」、「要貨真價實,童叟無欺」、「好天搵埋落雨柴,今日好唔代表明日好」、「要小心做嘢,唔好大花筒,唔好發展得太急速」,這些奇華文化和處世箴言深深地植入他的腦海。
老三黃錫祥雖是黃業榮5個子女中,最早入奇華幫手的,但1年後已當逃兵,原因是他覺得奇華只是地道餅家,自己興趣卻較廣泛,想嘗試創業。及至94年,將宏高證券股權賣給合夥人永安郭氏家族後,才有較多時間與老父傾談奇華的發展,悲見逾九成香港老餅家已關門,儘管奇華出口生意仍好,但若繼續沿用傳統靠口碑的經營手法,將來很難把產品賣出去,因而答應父親幫手打理奇華。

鎮江山:皇帝取代嫦娥
他笑說,95年第一項改革就是更換用了幾十年的月餅盒包裝,由於父親是老一輩人,「一世人都着長衫」,改月餅盒咁大件事,只得先斬後奏,先由設計師從一幅古畫中覓得皇帝頭像,取代其父當年用500大元找人繪畫的嫦娥畫像,盒身又改用黑、金二色作主調,以顯奇華月餅的「至尊」形象。
換包裝後,月餅的銷量增加,黃錫祥老父向人笑說:「我個仔呀,搵咗個鬍鬚佬番嚟,將我收埋咁多年個靚女都丟咗。」可見對兒子改革成績的認同。
此外,黃錫祥找來曾志偉拍廣告,同時對產品生產流程與運輸、包裝、店舖設計與裝修,以至奇華的商標、信紙、員工制服、貨車車身設計等都動了大手術,刻意走高檔路線,希望重塑摩登形象。
黃氏覺得中式餅食仍大有發揮空間,他說:「點解香港人結婚派餅卡大多用西式餅呢?其中一個原因可能係我哋啲中式餅卡面值較大。」故奇華準備今年推出面額較細40餘元的餅券,希望吸引年輕一代辦喜事時選用。
他指出,奇華現時雖摻入大量西方經營管理模式,但方針還是依循父親的經營哲學,例如開店速度較慢,未來12個月只再開4至5間分店,寧穩莫急,少借銀行錢,用開放的心去做事。08年是這家老字號70大壽,他希望到時能打開中國市場,把香港業務做得更好。

接棒者:只能做得更好
「父親交棒時,奇華招牌既做得好又賺到錢」,故黃錫祥給自己的指標是:「只可以將奇華愈做愈好,否則便算失敗」。
記者:龍婉嫻

阿虫的創作,與曾志偉的形象令奇華產品在推廣上更上層樓。

黃錫祥回憶當年首次更換月餅盒時,家中無人敢跟父親說。

時至今日,奇華產品款式已逾500種。

五十年代奇華購買的第一輛運輸汽車。

首家奇華餅家(圖)於油麻地上海街開業。走過一甲子的奇華餅家,在第二代的改革下,以高檔形象穩守業務。

首家奇華餅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