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 賬 - 陶傑

算 賬 - 陶傑

中國奧運獎牌豐收,但精打細算的人,開始為奧運金牌略略算了一回賬。
奧運的項目很多,像一支軍隊,不但有海陸空三軍,武器也飛機大炮手榴彈地雷等一大堆。除非不「進軍」奧運,一進軍了,對十三億人口的中國,就像廣東人說的:一闊三大,每一門體育都是一盤血淚賬。
就以強項的中國體操隊為例:由二○○一年起,國家體操隊每年耗費人民幣二千萬,這只是訓練的費用。體操要場館,建場館也很貴,就甭算了。備戰四年,光訓練體操隊一項就是八千萬,如果得到兩項金牌,每項四千萬。
但這只是桌面上的一層。實際上,培養一個體操家,從各地少年體育學校開始選拔。各省市都需要體操場館,訓練出一人,需時七八年,吃的、住的、教練的薪水,通通要錢。官方統計:全國少年體校共有學生二十萬(二十萬人淘汰到最後奧運場上的一名金牌,想一想就知道多殘酷),以每人每年訓練費二萬元計,不算不久就要「宏觀調控」,在興建過程中貪官下了袋的場館建設工程,單體操一項,全國每年消耗四十億。
這只是體操一項。還有跳水、短跑、羽毛球、排球,樣樣都要與國際接軌的標準運動場。還有運動器具︱︱像射擊用的鎗枝、彈藥、靶子,都從外國入口。還有出國競賽,爭取實戰經驗,像中國羽毛球隊,每年出國比賽的費用是六七百萬元。還有其他項目的出國費用,還有搭單乘順風車去外國吃喝一頓的其他官員,這筆賬更算不清。

官方公布:雅典奧運,備戰四年,共花了二百億。以獲得三十項金牌計,每項金牌成本過七億。成本全世界最高。偏偏奧運的核心田徑,為西方或黑人的身材特點訂造,人家用十元成本,「黃種人」的劉翔至少要二十元。
回過頭來想一想,奧運的黃金夢要不要也「宏觀調控」一下?但溫家寶總理恐怕不敢。一艘俄製驅逐艦,價格人民幣三十億元,一架蘇愷式戰鬥機,二億八千萬元。換句話說,四年一度的奧運金牌,夠砌成一支海軍。
西太后當年不是據說動用海軍經費建成了頤和園嗎?但頤和園又成為聯合國的「世界遺產」。「希望工程」建一座小學,成本二十萬。一所小學錄取一百人,一項金牌,夠令三十五萬兒童受教育。你閣下如果是溫家寶,會選擇一個劉翔,還是三十五萬學會識字的中國兒童?怪不得當中國的總理,表情總是那樣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