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美經濟快現第二春

國際視野:美經濟快現第二春

儘管美國7月份個人收入僅增長0.1%,但平均工資卻提高0.4%(6月無升跌);個人消費開支則升0.8%(6月本來下跌0.7%,經修訂後跌0.2%),總算一洗6月頹風,亦證明就算在退稅效應已消,以及再按揭融資減少的情況下,美國消費者仍有能力頂住半邊天,實在可喜可賀。
另一方面,根據著名國際信貸評級機構穆迪(Moody's)之統計,過去兩季,美國非金融類企業的流動資產?負債比率錄得35年以來最高,換言之企業現金多之餘,變現能力大到不得了。錢多的原因其實不難理解,美國接二連三發生事故,企業在進行重整或整固後(當中包括裁員、削減開支及集中還債),見前景仍不甚明朗,經濟雖有起色卻並不全面、中東局勢仍然緊張、油價居高不下、總統選舉又未知鹿死誰手,不揸住現金,謀定而後動,難道想重蹈90年代末過度(或胡亂)投資引致內傷之覆轍?何況生產力的提升,企業又豈有不「水浸」之理?穆迪還指出,50家大把cash的企業中,科技及電訊公司佔去接近一半,在認為前景較明朗後,這班企業高層之投資動向將舉足輕重。

企業坐擁龐大現金
此外,聯儲局資金流統計數據顯示,非金融企業第1季現金流相比資本開支按年多出630億美元,意味資本投資雖然有所增加,但卻落後於現金流進速度,在經濟蓬勃時這種現象甚為罕見,因為經濟環境佳,企業不但少持現金,還不惜借貸投資,證明低利率期間,企業只管修補本身資產負債表,對投資意欲並未起到重大刺激作用。那麼究竟是好是壞?唉!這樣還清楚不過,消費者「行頭」,企業「跟尾」,美國經濟還用多說嗎?故筆者一直看好美國經濟者也。格老好嘢!喬治布殊、睇你啦!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