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殼黃的一顆痣 - 李碧華

蟹殼黃的一顆痣 - 李碧華

上海土生土長的點心,最尋常的是生煎包(他們喚生煎饅頭)和蟹殼黃。老上海的茶樓、小館、地攤、老虎灶店面(燒開水的專門店),都有這兩項指定動作。
生煎包子是半發酵麫裹肉餡,排放大型平底鍋中油煎,每隔一陣,灑水繼續煎,「淋浴」幾回,由生煎熟,操作勤快,直至底部焦黃香脆,包子身體仍雪白軟韌,微咬一口,鮮汁會濺出來。

比起來,蟹殼黃屬於靜態。形圓、色黃,酷似煮熟後變色的蟹殼,故名。但這小酥餅並非家家可口,剛出爐最好——任何食品,諸如鮮肉月餅、蛋撻、蘿蔔絲酥餅……一切,都以能碰上新鮮出爐香濃燙嘴為幸運。此外,就看他們的酥皮是否做得出色了。油酥皮加酵麫糰經多重繁複細緻的手工過程, 這天見了,指定要一個,因為它上面無端多了一顆黑芝麻——就像臉上俏生生的美人痣,性感耀目。特別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