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美研製天然心臟起搏器

港美研製天然心臟起搏器

【本報訊】本港每年為逾一千名心律不正病人植入人工心臟起搏器,香港大學聯同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正研究利用基因工程及幹細胞技術,製造天然心臟起搏器,以取代價錢昂貴及需定期更換的人工心臟起搏器。研究一旦成功,預計最快三年後可應用於人體上。

以豬隻進行研究
港大醫學院心臟科主任劉柱柏昨在記者會上稱,隨着年齡增長,心臟內負責心跳的竇房結細胞功能退化,令心跳減慢。病人一般需植入人工心臟起搏器,但儀器價錢最少為二萬五千元,病人並要在五至十年後,儀器電池耗盡時再動手術更換起搏器。
為了解決這些限制,港大及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利用香港研究資助局的一百萬元資助額,在豬隻身上進行研究,研製天然的心臟起搏器。研究人員先在實驗室複製人體的「電離子通道基因」,然後將基因注入心臟細胞內,令心臟細胞讓電流通過,帶動心肌跳動。另一方法是將基因注入尚未完全分裂的幹細胞內,培植幹細胞轉化為竇房結細胞,再注入人體內。

須解決排斥問題
負責研究的港大醫學院心臟內科副教授謝鴻發說,上述方法雖在技術上可行,但仍要解決細胞排斥的問題,並要監察細胞在轉化過程中會否變成癌細胞。若研究取得成果,可望於三至七年後在人類身上進行臨床研究,預計屆時恢復竇房結功能的手術只需一至兩小時,病人可翌日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