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在期指結算日表現淡靜,市況似乎仍有所待。9月份期指未平倉合約高達97927張,數量為近數月之冠,反映後市將面臨重大的變動。筆者相信,未來一個月出現單邊市的機會頗大,至於是單邊升還是單邊跌?暫時難以確認。早前筆者看淡而被挾,但所持之理據仍然存在,故此仍會採取保守一點的策略,待大方向出現才部署入市。
市場上總有人看好、有人看淡,勝負之分在於看對的次數多還是看錯的次數多,更重要的是能否懂得執行止蝕。早前大市之波幅為12000-12500點,當上周二恒指升破12500點之時,淡倉必須止蝕,此乃入市之紀律。至於造好與否,還是由讀者根據所相信的論點而決定。
9月份之期指倉底平均價約在12750-12800點,好友短線止蝕位12750點(以期指計),淡友可待跌穿12500點追沽。現水平造好與造淡皆頗為尷尬,上周好消息已盡出,而下半年之經濟基調確實存在隱憂,現水平高追存在一定的風險。早前強勢之地產股開始出現回吐壓力,恒指要再向上突破,必須要有明顯的資金流入訊號出現,又或者市場出現利好的消息。
昨日提及有關通縮與通脹的問題,今日再加闡述。通縮人人聞之色變,但通脹則要視乎是惡性還是良性,在80年代尾90年代初,經濟起飛,勞工市場、消費市場都是求過於供,當年打工仔的心態就是加薪若不能超過物價指數之增長,便跳槽可也,老闆為了應付加薪,便加價將成本轉嫁予客人。由於大家之收入持續每年增加,自能將剩餘之收入作投資,帶動資產價格上升,在此情況下通脹便不用恐懼。惡性的通脹是當物價之升幅過急過快,市民收入以至企業收入皆跟隨不上,大家為了追逐通脹而胡亂投資,形成泡沫,最後爆破收場。
有不少人誤解了通脹與資產價格的因果關係,又誤以為消費物價之上升就等同經濟會增長及擴張,這是錯誤的見解。若CPI之上升令企業成本增加,但市場之消費力及市民之收入未能跟隨,則通脹便會成為滯脹。究竟現時香港屬於何種情況?就由大家自己去判斷吧!
沈振盈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