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數據雖差 毋須悲觀

國際視野:數據雖差 毋須悲觀

筆者於7月7日及8月11日欄,分別以「歐美經濟開始放緩」和「美日歐經濟存隱憂」為題,指3大經濟體系各有不足,意謂第2、3季要維持第1季般強勁的經濟增長,似乎有點奢望。
果然美國第2季實質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由原先統計的3%下調至2.8%,是03年首季以來最弱。其實讀者對這個數字應不會感到驚奇,因為早前公布一些參差的經濟數據已露端倪。
歐洲方面,歐元區第2季GDP僅錄得0.5%增長,由於油價高企、就業市場呆滯、消費下降,人們對此數字相信只會無動於衷。畢竟歐洲根深柢固的社會福利及勞工市場等結構改革緩慢,又怎能期望有超英趕美的增長?
至於日本,筆者早已指出其舊病復發,不無令人覺得小泉之魔術棒有點弗靈,甚至聯想起「假黎明」現象或重現。瞧膲上周發表的數據如家庭實質開支連跌3個月,7月份失業率由6月的4.6%升至4.9%,核心消費的物價指數較去年同期下跌0.2%,意味通縮揮之不去,工資又呈現下降,第二季GDP增長如何,可以想像。

不宜看得太淡
全球3大經濟體系「𣲷晒油」,有不少分析員已紛紛調低下半年增長,並指強弩之末之象已現,前景不宜憧憬。
筆者卻未致於如此悲觀,經濟雖然放緩,並不代表動力已失。美國企業資本開支續見上升,將為改善就業帶來希望,樓市未見泡沫,消費開支稍弱,若儲蓄增加反覺健康。日本表象縱使不佳,但銀行體系經重整後,將為企業提供新資金,可望扭轉就業情況。歐洲正朝改革道路邁進,要有成果,在在需時,大好未必,太壞嘛亦不會。綜合而言,看得太淡,實在不宜。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