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命三郎」苦盡甘來

「拼命三郎」苦盡甘來

從十米高台跳下來只需一點七秒,在通往雅典奧運冠軍路上,胡佳就足足走了十六年。

悉尼奧運痛失獎牌
五歲便學習跳水的胡佳,九三年離開家鄉,到汕頭市跳水學校學跳水,一年後,便加入廣東隊,隨前中國跳水名將譚良德學藝,而在九八年以十六歲之齡入選國家隊。
愛向難度挑戰的胡佳,在悉尼奧運十米高台因最後一跳嚴重失誤,令他痛失獎牌,自始他變得冷靜及成熟,更刻苦訓練,決心在四年後的雅典奧運奪取個人金牌;亦由於他操練太過認真,令他在隊中得了一個「拼命三郎」稱號。

下個目標爭取衞冕
胡佳在決賽憑後勁,以及近乎完美的揮趕過中國跳水隊的「大哥大」田亮奪得金牌後,接受訪問時說:「過去四年,我一直以這面金牌作目標,其間付出了很多,現在能夠成功當然值得高興,但就沒有太過激情。從跳台上跳下來,平常人看似很短;但對我說是很長,可以想很多,有足夠時間去控制及調整全套跳水動作。事實上,在空中做動作很有滿足感,下一個目標是四年爭取衞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