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訊四圍炳:<br>物有所值資訊科技自會廣泛應用

傳訊四圍炳:
物有所值資訊科技自會廣泛應用

周前,筆者收到資訊科技界發出的邀請信,由香港電腦學會、資訊科技商會、無線科技商會、資訊及軟件商會發起,舉行一項名為「資訊科技與香港的發展──息息相關」(ITMattersforHongKong)的運動。驟眼看,英文名字令人想起年前HarvardBusinessReview刊登文章ITDoesn’tMatter的業界大辯論,但香港業界沒有理由那麼「學術」,拿這類話題大做文章。思前想後,筆者也想不出葫蘆裏到底賣甚麼的藥。

投資回報是關鍵
原來,這項運動是由三十多個學界和商界團體共同發表宣言,希望「以重振資訊科技產業及專業人員的形象,並利用資訊科技改善本港經濟表現為目標,實現將本港發展成亞洲的主要數碼城市」。結果,次日只有三份報章作了簡短報道。
自年前科技泡沫爆破後,業界的境況大不如前,多少科網公司當年的豪言壯語,變成一個個笑不出的笑話,科技公司差不多已等同「浮誇」或「吹噓」的代名詞;Worldcom的做數詐騙案,令科技公司更多加了一個弄虛作假的敗壞名聲。同時,資訊科技界過往甚受重視,現在卻大不如前,業界人士心裏不好受實在難免。在這種情況下,業界商會攜手搞一場公關秀,也是可以理解的反應。

不過,可以理解不等於可以有效。業界認為中小企使用資訊科技的比例仍然偏低,所以加強推廣「資訊科技是創造社會財富的戰略工具」或「帶動本港經濟結構轉型的一股重要而必須的力量」等,讓中小企了解資訊科技的好處。但問題是,中小企是否因不了解而未採納?還是另有原因?
月前,思科曾作出預測,未來客戶對添設新器材態度謹慎。由此可見,就算是資訊科技產業成熟的美國,在經濟有起色的時候,企業投資資訊科技也會繼續謹慎。投資新設施的關鍵是回報(RateOfInvestment簡稱ROI),資訊科技商最重要的工作,是以ROI向客戶證明投資是物有所值的──而並非要求客戶認識有甚麼新科技。

低成本高技術致勝
讀報時,看見有商會再次推廣CMM概念,認為此可幫助香港軟件商殺出血路,筆者對此不以為然。筆者絕對認同CMM的重要,但國際軟件業市場的遊戲規則,卻並非只是質量保證的CMM,而是成本和技術水平,此乃中國和印度軟件業崛起的主因──兩國技術人員水平高,成本低,才搶走先進國的高薪職位,令美國科技業出現外判潮。香港軟件業要搞起,豈只是CMM,技術水平要繼續保持,成本也是重要因素。
侯聯貴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