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周港股出現突破,恒指擺脫了早前的上落市悶局,升破了12500點阻力,並觸發冚倉盤進一步推高大市。指數急升,方向與筆者近期之預測有所不同,但以投資紀律而言,無論對今次升市認同與否,也必須要在出現破位之時將淡倉止蝕。很多一些基本的技術分析有用之處,在近期之市況便容易領略得到。連續3個月之上落市,波幅頂部12500點一被升破,短短兩三日間指數便直迫12900點,短線炒家可以說是無風無險獲利。
然而,大市雖然上升,由於升浪是月尾臨近結算前才出現,故此不能單從表面的升勢便可對升市完全認同,更重要的是升浪沒有具說服力的基本因素作配合。不排除上周之升浪是大戶為部署作價結算及囤積9月份期指倉底而作的安排。為何筆者會覺得今次升浪沒有具說服力的基本因素支持呢?
首先,早前地產股表現好,嘉亨灣首周推出銷售理想,但給人的感覺是造勢多於實際,近兩周已不見樓市有任何令人興奮的成績出現。以地產股股價之現水平,已開始嚴重超出合理水平之上,除非下半年的樓市能有更超卓之表現,否則,就算只是保持現狀,地產股也難以有所突破。
油價前周五直迫50美元關口之後,急速回落至43美元水平,刺激大市急升。但油價見完高位回落,就算是保持在現水平,是否就表示已無後顧之憂呢?非也。大家不可用現水平與前周最高位來作比較,以分析下半年的經濟前景,反而應該是用現水平與去年的平均油價作比較。去年的油價平均處於30-33美元水平,現在處於43美元水平,實質上仍是升了近3成。簡單地計算,一切與石油及石油副產品有關的行業,成本已經大大提升,企業盈利何以能維持?
以本港的情況而論,筆者尚未看見樓市有向好之因素,亦看不見油價短期內有跌穿40美元的可能。至於國內宏觀調控之影響力有多大,現時仍有待觀察。消費物價指數之上升,是顯示擺脫通縮,但換來的會是通脹還是滯脹呢?
以上種種疑問,始終未有一定較為肯定的答案,筆者個人認為是負面情況之機會會較大。
短期內大家宜留意期指轉倉的情況,今次的轉倉活動跟過去之部署已有不同,就是8月份期指之平倉速度較9月期開新倉的速度慢,令到兩個月的未平倉合約總數高達12.6萬張(截至上周四收市)。過去一周之升浪會否是大戶挾高指數於高位平好倉,兼且趁高囤積下個月的淡倉呢?很快便有分曉。
沈振盈
訊滙證券董事總經理
電郵:
(小啟:李庚外遊,《平心而論》本周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