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分析:從「物形力」分析港股

大市分析:從「物形力」分析港股

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面對各樣的問題,其中一樣較為重要的就是如何解釋一些市場現象或變化。
很多時,指數或股價並沒有如預期般反映一個利好消息,投資者會感到失望,但當指數及股價在壞消息中照升如儀之際,又會反過來感到高興、好運,然這些事情發展如無法被識破背後的原因,則並無用於未來的投資作分析及決策之用。
在實務上,投資者其實毋須氣餒,因為市場一直存在着「可解釋」及「不可解釋」的現象,統計學就有一些方法處理這些問題,但在股票投資及炒賣者中,能懂得運用這些統計方法的人不多,股市的特點是,有些現象不能量化以供統計分析之用,故投資者在解釋股市現象以求取一些普遍法則作將來參考之用,又不得不另尋他法。
今屆奧運移師到希臘雅典舉行,令海歌想起這個曾是哲學起源的國家可能會為投資者提供一些解釋市場現象的線索。
自古希臘一直發展的哲學理論,很大部份是涉及「物、形、力」的分析與辯論,其可應用的範圍可以是萬事萬物,當然亦可應用於股市之中。

參透玄機提高勝算
股市之變化,其實為「物」的表面現象,人們都想知道這變化的原因及接下來的發展,但這「物」的變化是表面的現象而已,若不能了解背後的東西,自然不能掌握變化。那麼,投資者便要從「形」方面去想。聽起來似乎很抽象,但投資者其實是要思考目下的現象是由甚麼樣的大環境產生。人的習慣是過份被短線而震撼的事情吸引着,而忽略了大形勢。恒指一天升或跌400點,分析的焦點便在這一天的變化之上,而沒有想到究竟股市的大環境是向上、向下或橫行的趨勢,因此可能錯過了高沽或低吸的機會,做的只是受表面現象促成的錯誤之相反行動。
掌握了「形」是知道真正的大勢,但往後的變化步伐,則要看「力」。影響着一個市場的力量是多方面的,力有同一方向,也有相反方向,互相增強或互相抵銷,大環境之中不可能只有好的因素而沒有壞的因素,而好及壞的因素也非必定全好或全壞,正如通脹會提高生活成本,亦能刺激資產價格上升。讀者若能以「物、形、力」的哲學思維分析股市,應會有更大的取勝機會。
海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