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狼吞虎嚥不但令你的食相大打折扣,更是孕育肥膏的原材料。日本一項調查顯示,吃得快的年輕女性較吃得慢的平均重六公斤(十三點二磅)。本港健康教育專家解釋,工作期間難有休息或放工時間較晚的人,以及外出用膳的獨居人士,進食速度一般較快,長遠會影響味覺;有醫生建議每餐最少要花二十分鐘,讓大腦感覺飽足,發出停止進食的訊號,減低變胖的機會。 記者:張嘉雯
日本國家衞生及營養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九七年開始,向一千七百名十八至二十二歲的女大學生進行調查,記錄她們的身高、體重、進食速度、飲食及生活習慣,其中進食速度分為「非常高」至「非常低」五級。結果發現,自評為進食速度非常高的女學生平均體重為五十五點四公斤(約一百二十二磅),而自評進食速度非常低的組別,平均體重為四十九點八公斤(約一百零九磅)。
根據身體質量指數(BodyMassIndex,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進食較快者,平均指數為二十二,與標準相若;而進食速度較低者,平均指數則為十九點六,屬於瘦削及輕微低於標準。研究所的發言人認為,進食速度較低者,所消化的纖維較多,而進食較快者,消化的纖維量則較少,而且會吃得較多。
另方面,本身是臨床心理學家的本港健康教育專家羅志華認同上述說法,又指職業司機、股票經紀等食無定時及喜外出用膳獨居者,通常吃得較急趕。他又引述耶魯大學最近一項研究指,進食速度會影響味蕾的敏感度,「食得太快嘅話,對味道嘅感覺會受影響,久而久之就只會鍾意某一種食物,最常見係鍾意大魚大肉,唔鍾意食菜食生果。」他建議巿民避免選香口易吞的食物,「香腸呀、白飯呀咁,可以食得好快,應該揀有骨食物。」
威爾斯醫院糖尿及內分泌科中心顧問醫生周振中則指,超重人士及性格緊張的人進食速度較快,但主因是否吸收的纖維較少,需要更多證據證明。他解釋,進食快的人,食物由胃到腸的速度也較快,沒有飽感,容易進食過量,「咀嚼大約二十分鐘度,個胃會撐大,訊息傳到去大腦,咁就會感覺到飽,唔會食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