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手記:<br>新股轉吹淡風無礙Google上市

矽谷手記:
新股轉吹淡風無礙Google上市

萬眾期待、千呼萬喚的Google終於在上星期上市。「唔嫁又嫁」的Google,創辦人在去年年中才說不打算上市,經過各種不同的傳言,今年終於拍板上市,還以荷蘭拍賣方式招股(DutchAuctionIPO)來「吸水」,雖然招股價有點令市場失望,但依然成功集資16億美元,是矽谷史上第二大的IPO,僅次於由惠普分拆出來的Agilent,99年時集資近20億美元。

集資額矽谷第二
談到荷蘭拍賣法,雖然不是Google創先河,之前用此方法上市的有Overstock.com、Salon.com等,但涉及這樣龐大上市金額的,Google實屬首次。
除了透過互聯網認購之外,傳統IPO的招股價是承銷商(Underwriter)根據市場反應釐定;但在荷蘭式拍賣中,承銷商只是執行者,招股價完全由認購人在網上「投暗標」決定,能售罄全部指定數量股份的最高股價,便是招股價,所以有人會說這方法較「民主」,不過一般人的估計是,荷蘭式拍賣價能令招股價抬高一點,減低承銷商中間食差價的可能。然而,由於最近股市一致被看淡,在「暗標」的情況下,市場無法預期招股價會被壓低到甚麼水位,淡風的心理影響有可能因此而放大了,最後Google的招股價比市場預料的低兩成。
本來,乘去年股市的強勢,很多新公司都整裝待發,打算在今年掛牌上市,殊不知踏入今年7月,股市不斷下挫,尤以科技股打擊為甚,不少打算上市吸水的公司,要割價上市或減少招股量,又或者推遲掛牌日期,甚至打退堂鼓。
根據IPOhome.com的資料,今年共有21家公司撤回上市申請,其中就有15間是在7月份提出的,另外有13家在7月宣布推遲上市日期。縱然有很多未能成功上市的個案,以今年首兩季來說,共有83家公司成功上市,是在近四年以來IPO最蓬勃的一年(2000年首兩季有219家上市公司)。

半年上市83宗
7月這盤「冷水」倒下,冷卻2004年新一輪的IPO熱潮也未必是壞事,還記得dot.com熱的時候,股價過百美元的公司多的是,卻轉眼可以「成仙」,一窩蜂、大上大落的情況不會再出現,且看Google亦能否保持上市之後的升勢,不致於跌破底價。
魯笨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