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一個老香港說,以前在利源東西街擺攤子的,買賣要是做不成,總愛損人幾句。碰上是幾個女人,問了價倒不還價,就會大嚷道:「喂,你哋是但畀個價(嫁)我至得㗎?」
嘴上討人便宜,今天叫性騷擾,吳語叫「吃豆腐」,就是調戲婦女,拿人家開玩笑的意思。上述的小販分明是吃人豆腐,你能把他怎麼樣?眼下經濟不景,小販賣貨也賣嘴,總設法去討顧客歡喜,多掙幾個錢,存心吃豆腐的可少之又少了。
「吃豆腐」還有別義,是去喪家吃飯。原來江浙一帶有這舊俗,喪家辦喪事所準備的飯菜,當中必有一味豆腐。「吃豆腐飯」、「吃豆腐羹飯」、「吃素飯」,都是同一個意思。我們本地的解穢酒,豆腐卻並非例必上桌。
當然,豆腐毋須趕上白事才吃得着。國父孫中山生前自奉甚儉,據說平日吃飯只叫廚子做兩個小菜,而湯就是鹹魚豆腐湯。這個湯可說是地地道道的廣東風味,原來他的廚子正是中山人。
有一回他在家裏請客,也不過多做了兩個小菜,最後光上了一隻白切雞。後來當了民國第一任內閣總理的唐紹儀,吃這頓飯吃得挺不過癮,也許只好多喝一碗鹹魚豆腐湯算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