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屆美國總統大選,究竟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勝出,會對股市較為有利?為了探討影響股市走勢的主要因素,特許金融分析師協會(CFAInstitute)最近聯同美國北伊利諾州大學商學院進行了一項研究,所得結果竟與過往的同類研究以及傳統觀念背道而馳。
該項研究結果顯示,總統所屬政黨,似乎不會對股市表現構成重大影響,反而聯儲局的貨幣政策才是關鍵所在。不論是放寬貨幣供應政策,又或是減少貨幣供應政策,都會左右股市走勢。
當聯儲局放寬貨幣政策時,通常會調低利率以刺激經濟,而股票及公司債券的表現均會遠勝緊縮貨幣政策時期。由此看來,投資者應將注意力集中於聯儲局決策,而非大選結果。
該項名為「毋須憂慮大選,只須注視聯儲局」的研究報告,於今年夏季出版的《投資組合管理學報》(TheJournalofPortfolioManagement)內刊登。在報告中,研究員探討了在1926年至2000年間每1次大選周期內的市場走勢。結果顯示,1969年至2000年的8次總統任期內,標普500指數成份股的走勢,與聯儲局貨幣政策的相互關係,遠超於與總統所屬政黨又或是否出現政治僵局(亦即國會及白宮由不同政黨控制)的關係。事實上,除了卡特執政期間及克林頓首次總統任期內,其餘時間股市表現總是在聯儲局調低利率時較佳。
該項研究更駁斥了一項多年來備受認同的理論。該理論指出,每逢出現政治僵局時,大市表現往往會較佳。此外,研究亦發現,無論是否出現政治僵局,大型股的表現均大同小異。而與傳統觀念背道而馳的,反而是當政治和諧時,細價股的實質表現竟然較佳。
種種資料顯示,大市走勢似乎與聯儲局貨幣政策息息相關,只有很少論據支持大市表現與政治或總統所屬政黨存在密切關係。
特許金融分析師學會課程部行政副總裁羅伯特.約翰遜博士(BobJohnson)指出:「毫無疑問,美國總統及國會對整體經濟會有一定影響,但假如只因經濟及股市表現不及4年前,便認定總統及國會並不稱職,就未免流於簡單。因為即使總統十分稱職,經濟表現亦可以疲弱不振。相反,國會和總統即使屢次犯錯,經濟亦可以相當蓬勃。」
過往,不少研究在找出股市走勢與政黨及貨幣政策的關係時,往往只着眼於下列三項變數的其中一項:
1.股市回報跟總統所屬政黨之關係
2.是否存在政治僵局
3.聯儲局貨幣政策
過往的研究只會分別將政治環境以及貨幣政策這兩方面的因素,與股市走勢扯上關係,卻從未將兩者一同研究,今次研究則同時分析上述3項變數。在探討股市長遠表現時,該項研究除了考慮兩項政治因素──總統所屬政黨及是否出現政治僵局,亦顧及聯儲局貨幣政策。透過探討股市走勢與政治環境及貨幣政策之間的關係,該項研究提供了強而有力的論據,顯示股市走勢與聯儲局貨幣政策息息相關,而與總統所屬政黨以及是否出現政治僵局的關係則微不足道。
特許金融分析師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