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脹了 - 李純恩

又脹了 - 李純恩

香港結束了為期六十八個月通縮,六十八個月是五年零八個月。對上一次香港人記得的,是三年零八個月,聽起來,那感覺像是通縮比日本鬼子還厲害。
通脹的時候,人人叫苦,通縮的時候,也人人叫苦。但香港這樣的「經濟中心」,不是通脹就是通縮,通縮一停,通脹又來,就像大海一樣,除了漲潮就是退潮,退完了潮,又漲。
所以,生活在香港的人,總是叫苦。
通脹的時候苦物價太高,通縮的時候苦經濟不好。
我不是經濟專家,分不出其中奧妙,但給我選,還是通縮比較好。
通縮沒有人工加,但起碼物價便宜。買件衣服便宜,吃頓飯便宜,只要衣食便宜,普通百姓的日子就容易過。當一碟叉燒飯賣到十塊錢的時候,許多經濟不寬餘的香港人,都不至於營養不良。
通縮沒有人工加,但物價減了,等於變相加人工。人工不加反減,只要減幅不及物價的下降幅度,還是變相加了人工。
通縮當然令零售、飯食生意難做,但做不下去的,早就關門,只要挺得住,就說明還是有得做,只是賺少了而已。
現在通脹一至,人工要加舖租要加,東主的日子也不見得好過。對於打工仔來說,人工一時三刻未必加得像樣,物價卻在不知不覺中漸漸上漲,十塊錢一碟的叉燒飯吃不到了,一塊錢一隻雞也成了傳說,買件T恤貴了一些,坐程巴士也添了一點。做老闆的因為挨了五年零八個月,人也謹慎起來,常懷積穀防饑之心,給員工加工資的時候,手也比從前緊了。
經濟是好了,但還沒有好到你的份上,這時候通脹,你難免要想想通縮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