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老在覆函予美國參議院銀行委員會,回答於7月20日聽證會上之個別提問的信中指出,全球主要經濟體系在過去一年增長加快,相信仍會持續。至於美國樓市,總括而言只得一句──睇唔通!
美日歐中等經濟多季持續錄得理想增長,多少皆因美國帶動,最近一季美國經濟明顯放緩(由第1季增長4.5%下跌至第2季的3%),其餘經濟體系亦見跟隨毫不出奇,透透氣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問題是這些國家或地區長期依賴美國,不設法自強或開拓出路,畢竟顯得脆弱,美國有何三長兩短,後果嘛……。
筆者曾指出,美國經濟縱使放緩卻無虞,若能保持在3.5%左右增長更為健康,就算消費開支有所下降,但在企業投資上升的支持下應可抵銷(其實是格老所暗示的)。
果然商務部日前公布第2季消費開支由4.1%萎縮至1%,企業投資則急升8.9%,比第1季高出1倍,上述數字足以反映格老當時信心十足地向議員作證時顯然做足功課。奇怪的是傳媒(當日或翌日)絕少將格老這番言論作出報道或解釋,是遺漏了抑或趕住收工?
樓市方面,格老看不通實無可厚非,新屋興建創新高,銷售則大跌,是地產商對前景過份樂觀,或是置業者因預期加息不敢入市,定或無力再買?不過從格老所指,不同地區房價升幅各異,收入和租金等基本因素又呈現脫節來衡量,如果不是雞犬皆升(回顧香港97年前之熾熱情況),正如本欄昨日所指,擔心美國房地產形成泡沫,在現階段來說似乎有點杞人憂天。既然投資增、樓市熱、經濟無礙,又想人多點儲蓄,那麼加息又應否手軟?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