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很有實力奪取金牌的中國運動員,每逢參加奧運會等國際大賽,臨場總是發揮不理想,無法做到訓練時的水平,以致到手的金牌總會悄悄的溜走。在本屆奧運會上,男子乒乓球單打的王皓、男子體操的李小雙,甚至跳水隊,都因為臨場過於緊張而與金牌擦身而過。
內地體育界指出,出現這種情況,主要還是中國運動員平時都以高強度訓練為主,較少比賽,不像美國等外國運動員以賽代練。因此,外國運動員不但可藉着比賽提高水平,對比賽的氣氛也相當熟悉,減少臨場失準的機會。內地的專家也意識到這個問題,本屆奧運前已為參賽運動員增設心理培訓課程,但效果不是很好。
雖然運動員在大賽中表現失準並非中國獨有,但中國運動員失準的特別多,失準程度也特別嚴重,因為中國運動員背負的包袱比外國運動員多很多:不但是個人的榮譽,還猶關國家榮辱和全國十三億人民的殷切期望,並會影響體育部門高官的仕途。
在泛政治化的中國,運動無可避免被政治污染,承載「揚威國際」的任務。中國運動員都由國家體育部門管理,並由全國人民養起來。他們平時毋須工作,每天只要刻苦練習就能拿到工資;比賽時,特別是那些能體現國力的重大國際比賽,拿到好成績就算報答了祖國的栽培。可惜,並不是每個運動員都能背負這麼重沉的壓力。
而且,中國體育官員多是惟金牌是命,眼裏只有金牌,擁有愈多的金牌,他們的權位就愈鞏固,仕途就更光明。因為中國的乒乓球隊和女子排球隊一度成就裴然,兩位當時的教練李富榮和袁偉民因而能夠飛黃騰達,袁偉民現已是國家體育總局局長,李則是副局長。
因此,每逢奪金希望最大的中國運動員爭奪金牌時,看台上總有體育高官的影子,他們不但親臨督軍,還想分享榮譽,好讓上級領導看到他們正在努力工作。只要中國隊拿到好成績,那些高官不但有面子,還能升官,國家撥給發展體育的資源就會更多。
因此,運動員心裏明白,這塊金牌太重要了,絕不能丟,而萬一失敗了,不但無法為國爭光,還會影響領導的仕途和自己的前途。在這種情況下,運動員哪能靜心比賽呢?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