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來電,指香港報紙報道說我在採訪香港乒乓男雙勇奪銀牌期間,與友台發生碰撞。我答道:「是嗎?怎麼連我自己都不知?」整個比賽過程我都與港隊的職員及選手坐在一起。所謂同聲同氣,聲氣要人多才夠熱鬧,我旁邊正是划艇的羅曉鋒,大家一齊搖旗吶喊,好有氣氛。
頒完獎,同事江嘉良和鍾志光與兩「孖寶」暢談得獎感受,之後與眾港乒隊乘車回國際廣播中心等直播,但由於「孖寶」驗尿差不多花了一句鐘,我又要折回,然後再陪他們到廣播中心。
這次採訪,大家根本不用爭先恐後,因為各自有不同的直播時間,我們的播出時間為晚上十一時四十分,與頒獎禮相隔差不多三個鐘,大家都按程序做好編排了的工作;而報章說「碰撞」是甚麼回事,我根本不知。直播後我還跟港乒隊去吃自助餐慶功,心情輕鬆愉快。
平心而論,無綫電視的效率已是極快,我們在各個場館都有專用直播攝影機,可即時把片段傳送回廣播中心,但能否即時播出,要看節目出街的時間;所以做訪間,我是盡量求精,但礙於時間倉卒,好多時的內容都會流於空泛,並非水準之作。
無綫奧運記者
韓毓霞